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图文:深圳:助残新风扑面来

2003年11月13日 22:30


深圳残联理事长高建伟接受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福利事业起步较早的香港,它本身的残疾人事业进行得如何呢?爱心采访团在进入深圳时,满心期待能找到满意的答案。为此,我们的记者相继采访了深圳市残联的高建伟理事长,慕名采访了小有名气的福田区莲华北社区康复中心,并前往探访了留学芬兰时遭受车祸意外致残的雷巍硕士,与此同时,还有陪伴我们同行的董姐,所有的这些人和事都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月12日,我们早上9点从广州出发驶往深圳,由于修路,到达深圳的时候已经将近中午12点了,深圳市残联的李科长早早就在边检站等候我们多时,我们到了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下榻的深圳迎宾馆安顿下来后,在午饭的桌上讨论起下午的采访工作,最后决定先到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北社区康复站看望刚刚摔伤的站长巫妙春女士。

  莲花北社区在深圳残疾人,甚至在全国的残联系统已经小有名气,它建立于1997年5月,当时为了实施《深圳市残疾人“九五”计划纲要》,它被深圳市、区残联定为全市社区首个康复“试点站”。那时,深圳市残联工作才刚刚有所起步,很多人都还没听说过社区康复中心的概念,所以康复站的工作可以说是从一片空白开始。

  康复站建了将近6年多之后,面貌已不同往昔,据站长巫妙春介绍,如今,康复站从开始只有70多平方米,现在已经扩大到200多平方米;从只有几部机器开始,已经增多到将近30部,包括理疗器械等在内的康复设施;原来没有一个义工,到现在已经发展到有6支义工队伍,其中有68名固定义工,他们之中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大家每天都像上班一样,固定地为社区内外的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每为残疾人解决一件事情,我们都很开心,在正常人看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往往对迫切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及他们家人来说,意义都是不同寻常的。”站长巫秒春告诉记者,莲花北康复中心是实实在在在为残疾人做事,她举了很多发生在该康复中心的有关帮助残疾人的例子,比如,“残疾儿童普遍面临着入学难的问题,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非常苦恼的事情,我们采取了与残儿家长沟通,取得与市、区残联协助,做学校思想工作的三方协调方式。尽管困难很多,但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努力,几年来,社区里已经有6名残疾儿童进入了学校,其中有两名在正常小学就学。”

  告别巫妙春的家,记者来到了康复站,当门打开后,我们发现,与以往所见过的社区康复中心相比,这里更像一个普通家庭的家居场所,整洁的书柜,干净的电器,柔软的沙发,淡黄的吊灯和墙上挂着的生活照片……,在另一间房子里,我们看到了两位有肢体障碍的少男少女,在聊天的过程中,记者得知,他们目前正在站里的网络系统上接受远程教育,这个网络系统是由市残联和深圳电大一起创办的,为社区里渴望读书的残疾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求知环境。

  在离开之前,记者了解到一组数字:目前,莲花北社区有残疾人68名,截至6年多来的统计,经红十字会医院社康中心医生的康复评估,莲花北康复站内先后有40名残疾人(肢残)取得明显的康复成果。

  在采访“莲花北康复站”之前,曾有人说它体现了深圳残联工作的特色,但由于时间太仓促,采访虽然结束了,留给我们的印象却不只是只言片语。不过,当天晚上,在爱心团记者采访深圳市残联高建伟理事长时,她在谈话中提到“莲花北康复站”时,却简单地阐释了这种深圳特色是什么。高理事长说,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的残疾人工作有它独到、进步的地方,深圳本身对残疾人工作很重视,在操作上,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特色:首先,这个城市的助残风气很好,深圳每年都有很多有关扶残助残的各种活动;其次,在社会支援和多方面资源调度方面,深圳的整个情况都比较好,像“莲花北康复站”,就有6支义工队伍在为残疾人服务;深圳的残疾人总体素质都比较高,很上进,很愿意做事;而深圳在经济上大笔的投入,社会上踊跃的捐助,也帮助了残疾人事业快速地发展。憧憬助残工作的美好前景工作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前沿阵地,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具有榜样意义的特区城市。尽管,伴随中国全面的改革开放,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但它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角色。而这种重要性,其实已经并非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经济优势了,而是它在一个新时代的要求下,继续维持着一个较为“先锋”的角色,它可以在各方面进行着探测性、示范性的尝试,比如,基层的民主选举、社区建设、慈善事业的国际化等等。人们为什么这么相信并选择了深圳呢?因为这里是深圳。

  高建伟(以下简称“高”),一个十分阳刚或者比较“男性化”的名字,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她本人,很难将这个名字与娴静、平和的女性画上等号。高建伟是在今年深圳第四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上当选残联理事长的,在此之前,她是深圳市委统战部一名出色的官员。按照她自己的玩笑话是:“是一名有着丰富从政经验的国家干部了。”她说:“在没有彻底了解这个工作之前,的确对这个工作有一些‘看法’,而那些看法大都又是来自周围人的看法。”毕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似乎残疾人的工作是一个较为“边缘化”的政府工作。高建伟还告诉记者说:“进入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就意味着要重新调整与删除一个老的工作方式,同时,也重新熟悉一个新的工作对象与伙伴,而这个过程又是相当累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位新上任残联官员对于深圳未来残疾人事业的构思和憧憬,于是便催生了下面的对话。

  记:“残联理事长”对于你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而你所工作的对象和内容,也可能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你如何认识你现在所从事的事业呢?

  高:如果从工作性质来讲,我认为自己的这份差事主要是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当然,这也是我们党委在现实的情况下,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内容。如果用俗一点的比方来描述这个工作性质的话,它也是一个“行善积德”的工作。我上任才三个月,通过这三个月来的了解,我认为残疾人工作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记:你所指的这个“空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具体内容呢?

  高:这个“空间”主要是从残疾人具体的工作职能去考虑,第一,作为残疾人的代表,既然是代表,就应该是代表残疾人的利益,如何去代表?首先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倾听、反映他们的需求和声音。第二,作为一个残疾人的“服务员”,如果从这个角度,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充当一个“服务员”的角色,实实在在地为残障朋友提供具体的服务。比如,我们要保证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保障他们的就业、受教育、社会保障、康复等各方面的问题。

  记:从政府的角度,这是一种角色的转换,那么,对你个人来讲,可能也是一种角色的转换。你如何评述这种转换呢?

  高:当然,原来我在深圳市委统战部的时候,服务和面对的主要是一些党外的人士,按照现在的话讲就是一些社会名流。那么,现在的服务对象则是一些最基层、最需要帮助的残障群体,这个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一些具体的服务,它可能很琐碎,但比较实在。

  记:在面临这个群体的时候,你有没有压力呢?

  高: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主要是看你站在一个什么心态上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没有压力。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可以从几个方面讲,第一,工作形式,现在的残疾人工作也不是以前的工作形态了,目前,从政府的各个层面,都给予了相当的支持和重视。第二,工作心态,只要你去主动地接受这个看似问题最多的工作,主动地多与残疾人沟通和了解,然后,拿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来实施。我相信,这个工作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记: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了解,你认为深圳在“扶弱助残”这种社会型的工作方面,有什么优势呢?

  高:应该这么讲,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圳在经济和各方面所面对的压力比较大。若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这句话来描述,可以说是毫不夸张。但尽管如此,深圳还是有它独特的一面,第一,就我目前所从事的残疾人工作来讲,我觉得优势第一仍然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以往不同的是,从这次换届以来,就不光有市政府领导的参与,市委也为了加强与残疾人工作的联系,也进一步地在市委的常委的分工里面,明确了分管的市委领导,所以,我们现在是由一名市委副书记来联系市残联的工作。第二,通过这么些年来的工作,我们所积累的社会资源比较丰富,而深圳的社会在“扶弱助残”方面的空气也比较好,我们深圳拥有青年到老年等各个年龄阶层的志愿者服务队,而且在志愿者的管理上也相当的规范和国际化。第三,我们深圳残疾人的素质相对于其它地区,我觉得略微高一点,这对于我们顺畅地开展工作有很好的作用。他们活跃在深圳的各个行业领域,他们大多拥有较高的学历层次与一技之长,所以,涌现出了一大批典范性的人物,并在健全自己身心的同时,帮助别人。

  记:说句实话,你对你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什么样的憧憬和期待?

  高:其实,在我就职的三个月来,一直在进行着各种调查性的工作,我走遍了深圳的各个社区,总结了深圳在“扶弱助残”工作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有了这些基础性的资料,我现在只能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我以后的工作方面与努力目标,那就是在我就任期间,通过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努力,让深圳的残障朋友的身心越来越健康,日子越来越好过。

  (来源:《华夏时报》,作者:太阳星城爱心之旅特派记者王非)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