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湘南学院探讨扶助“弱势”对策

2003年11月19日 19:01

  11月17日下午2点20分左右,我们采访团前往位于郴州的“湘南学院”,参加由他们组织的座谈会。学院对于我们的到来异常欢迎,学院的各级领导都参加了这次座谈会。而作为郴州市的各大新闻媒体,也都到场并作了相关的采访报道。

  其实,湘南学院是于2003年4月才宣布挂牌成立的综合型全日制本科学院,它由原来的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学校四校合并成立,而我们采访团所到的则属于湘南学院的苏仙分校,整个座谈会由湘南学院的副院长王晓成先生主持,而座谈会的主题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由学院的相关领导向采访团介绍湘南学院这么多年来在“扶弱助残”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相关情况,并阐述了学校在关注和研究弱势群体中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第二部分则是由我们采访团的成员向学院介绍我们自8月28日以来,在采访过程中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在座谈会的过程中,湘南学院的党委书记李白均先生递过来的一份材料吸引了我们,这份材料的名称是《郴州市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署名是“湘南学院社科系曾天雄、陈卫东教授”。李白均先生告诉记者,这份经过两个月调查研究的材料是一份由郴州市委托湘南学院组织,湘南学院的社会科学系执行完成的。李白均强调说:“这份研究性的调查材料,可以说是郴州市到目前为止,最能反映郴州市弱势群体的调查报告,而且,学院今后还可能组织力量去做相似的学术研究。”

  将“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与对策研究纳入一个教育机构的学术研究范畴,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一个令人欣喜而温暖的开始。现在中国已经有很多专业教育、学术机构都或多或少地在把研究转入到弱势这个群体,也正是出于这种关注,我们才有渠道去了解和摸清中国社会基层与弱势群体的现状,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从公众的角度,这种调查研究都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一个良好凭据,既有利于地方政府施政,也有利于公众了解与关注自身的生存现状。湘南学院党委书记李白均告诉记者说:“作这份报告,虽然并不一定能解决现实所存在的问题,但它起码证明了我们政府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并没有忽略那些同样有公民权利与尊严的弱势群体。”

  从学术角度上,我国的“弱势群体”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社会性弱势群体及自然性弱势群体三个部分和类型。那么,作为一个中小型城市的郴州市,目前究竟又属于一个什么现状呢?

  生理性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生理上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生理的某些缺陷,导致了他们在教育和就业,甚至是社会地位上都处于一个不利的位置。针对这一群体,湘南学院通过调查研究的结论是:在全市18.7万3-6岁的儿童中,只有34.81%的儿童能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而剩下的65.19%的儿童不能接受幼儿园教育,而在7-12岁的儿童中,也有7000多名儿童不能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在13-14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中,还有将近4000名儿童不能接受学校教育。而作为老人群体这方面的问题也较为严重,据统计,目前郴州市一共有约70万老人,其实,农村约为30万人,市区约为40万人。而这些老人所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生存保障。他们中间有10%的人子女不在身边,冷热病饿无人问津;生活单调乏味,基本上没有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活动的场所;医疗保健跟不上老年需求等等。同样,出现在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的问题,也主要是生存保障上的问题,他们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所以在教育和就业等各种社会活动中,处境十分不利。他们大都只能靠一些微薄的社会低保金或家庭成员资助度日。

  同时,在这份材料中,还调查与总结了很多郴州市弱势群体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也是中国目前很多地区所共同存在的问题,而这份材料中还提出了很多解决之道,比如,提出在转变思想观念与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相结合的观点,尽管这些观念并没有在理论上进行某些突破,但它却已经在学术上开始探索与观察中国的弱势群体,并提供了一种思路。

  (来源:《华夏时报》)

 
相关专题:华夏爱心团爱心之旅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