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6日电 财经时报报道说,时至11月末,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在海内外普遍预期之中。而此次会议将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首次主持,则格外引人瞩目。
报道援引中央政策研究室一位官员近日在一次高层研讨会期间的话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是次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1月底或12月初在北京举行。
报道介绍称,按照惯例,出席会议的将包括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解放军各总部和武警部队负责人等。随后,2004年一季度,各部门和系统的会议也将陆续召开,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财政工作会议等。
报道还分析称,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经济工作任务为基调,为2004年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确定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
北京的经济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会议的内容可能将有诸多新意,以为未来10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报道称,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官员称,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当前的经济工作面临着很多新内容和热点问题,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股减持问题、金融体制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税制改革、社保体制的完善和失业问题、减轻农村税收负担、清除歧视农民工政策和精简乡镇行政机构、人民币问题等,都亟待拿出一些具体部署。
北京的经济专家分析,具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将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如何制定经济改革方略,大刀阔斧解决计划体制残垒,开拓市场经济新局面,成为此次会间人们关注的焦点。
专家分析认为,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加大了调整原有利益格局、冲击旧体制旧观念的力度,使一部分改革主体变为改革对象;同时,建设各项新制度本身,也对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决策者、研究者到执行者,都面临着重新学习、转变观念和不断适应变革的新挑战。(李兆清)
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995年(12月5日~7日)
会议确定,1996年经济工作要紧紧抓住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实施“九五”计划第一年,经济工作要开好头,起好步。
1996年(11月21日~24日)
对1997年经济工作总要求: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物价上涨幅度,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997年(12月9日~11日)
强调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和加强农业,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搞好社会保障;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经济结构调整要有新的进展。
1998年(12月7日~9日)
确定199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稳定和加强农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整顿经济秩序。
1999年(11月15日~17日)
要求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扩大内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税收、价格等宏观调控手段。
2000年(11月28日~30日)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2001年(11月27日~29日)
对2002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坚持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结构调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2年(12月9日~10日)
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