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媒体称"地方保护主义"已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壁垒

2003年12月11日 14:07

  中新网12月11日电 从11月20日起,全国各地拉开了企业进驻高校校园招聘2004届毕业生的序幕,数量达280万的准大学毕业生开始了寻觅“婆家”的艰辛历程。今天的《工人日报》刊文指出,当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籍贯歧视、相貌歧视、身高歧视等纷纷被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取消的今天,地方保护主义又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新壁垒。文章说,招贤纳良何必问“出身门户”?

  据先前媒体报道,广州、北京等地方日前出台了系列措施,对非本地生源和非本地高校毕业生到该地就业实施所谓的“战略性调整”和“宏观调控”。外地毕业生要想进入这两个地方就业,必须是严格符合政策要求的“优秀毕业生”、紧缺人才等。

  文章认为,这样的就业壁垒实质上是根深蒂固的地方保护主义的直接体现。而这种引进人才的“框框”,实质上给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并由此形成了以排斥外地人为主要内容的地域歧视。

  文章说,以“确保人才的质量”为由,拒千千万万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于门外,这样的胸怀、这样的目光又怎能真正达到自己的人才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从短期看,就业的地方保护可减轻社保负担,当地人因此可能得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但却破坏了经济发展和人才流动的市场规则,阻碍了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

  中国自古就有“英雄莫问出处”?的古训,它实质上阐述了应放开视野、以开阔的胸怀招贤纳良的用人思路,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文章称,只有放开就业政策的限制,让大学生们在市场自由流动,才能让他们在竞争中增强忧患意识,从而迫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习更加积极,消除本地居民的优越感,激发他们创造财富的主动性。

  该文作者指出,早一天取消保护本地生源的就业政策,就早一天形成人才竞争的健康局面,早一天营造平等的就业氛围,这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必将因此受益匪浅。(来源:工人日报、作者:戎洪兴)

 
编辑:金秋
相关专题:中国高校毕业生遭遇就业难题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