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港澳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董建华施政报告强调加快转型贴近民情改善施政

2004年01月07日 19:07

  中新社香港一月七日电(记者陶社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七日下午在立法会发表二00四年施政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把握发展机遇推动民本施政》。这是香港回归后董建华第七份,也是他连任后的第二份施政报告。

  报告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董建华回顾过去一年的经济情况。他说,经历了过去几年困难后,香港经济已明显开始复苏。现在最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已经安排的工作,务求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持续下去。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把握机遇加快转型。他说,过去六年,香港经济一直在艰难的转型调整之中。展望今年,经济会持续增长,失业率会继续下降,通缩可望在十二到十八个月内消失;稳定楼市的政策也渐见成效。香港经历了通缩,加上美元下跌,总体成本已经下降,竞争力明显提升。全球经济趋势也向好。香港的经济前景是乐观的。他表示,特区政府会采取措施,积极配合香港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他并具体阐述了在金融业、工商业支持服务、物流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计划。

  第三部分,董建华提出应付全球化挑战的问题。他说,香港要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努力推动结构转型的同时,要高度关注民生和社会稳定,并且帮助香港市民自我提升和应付转变。

  在报告的第四部分,董建华表示要贴近民情改善施政及积极推动政制发展。他说,清楚知道市民殷切期望政府改善施政。政府决心在施政方面凡事以民为重、以民为本,以谦虚、坦诚、务实和开放的态度面向市民,强化领导职能,依据法律、制度和程序办事,尊重社会主流价值,加重政治工作,扩大团结社会各方面,公平公正地协调各方利益和观点,提升处理政策的能力,容纳多方面人士参与公共政策的制订工作,希望做到有利于香港的政治稳定和有秩序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振兴和社会安宁,有利于保障香港与内地在“一国两制”框架内持久的良好关系。

  他强调,了解市民对未来政制发展的关注及政制检讨的重要性。由于二零零七年以后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涉及香港的政治体制,关系到《基本法》的实施,中央与特区的关系,香港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的利益,以及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特区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也多次表明了态度和立场,承诺一定会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在维护“一国两制”及恪守《基本法》的基础上,政府会积极推动香港的政制发展。他已决定成立一个由政务司司长曾荫权领导、包括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和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组成的专责小组,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政府亦鼓励香港各界人士继续就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讨,并发表意见,以便尽早明确有关安排。

  在报告的结语部份,董建华表示,未来政府决心与市民团结合作,推动香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以及克服在进步过程中的障碍。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可以傲视全球的亚洲国际都会,一条连接祖国与世界的重要通道,以及一个以推动祖国的经济现代化建设为己任的、不可取代的优质服务中心。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董建华发表施政报告承诺,将贴近民情改善施政 (2004-01-07 17:23:51)
          董建华指出,在压缩财赤同时推行三项就业措施 (2004-01-07 16:39:38)
          董建华:要在削减财赤和维护民生之间审慎取得平衡 (2004-01-07 16:36:57)
          董建华表示,香港的经济已开始复苏 前景乐观 (2004-01-07 16:35:02)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2004年施政报告(全文) (2004-01-07 16:22:32)
          国务院港澳办就董建华2004年施政报告发表谈话 (2004-01-07 16:15:29)
          董建华:将成立专责小组 政制发展遵守《基本法》 (2004-01-07 15:49:41)
          董建华:落实CEPA是目前香港最紧迫的工作 (2004-01-07 15:24:33)
          董建华:将致力于简化程序 改善香港营商环境 (2004-01-07 15:06:56)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二00四年施政报告 (2004-01-07 14:47:32)
          董建华今将公布施政报告 重申香港经济未来定位 (2004-01-07 07:17:55)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