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贾樟柯新片《世界》开机 "地下电影"有望浮出水面

2004年01月16日 09:00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五日电 题:“地下电影”有望浮出水面

  作者 周兆军

  贾樟柯的新片《世界》日前在深圳开机。引人关注的是,这部电影的剧本梗概已通过电影局的审查并获准立项,这是贾樟柯第一部按正式程序申报拍摄的电影。

  贾樟柯是近年在国际影坛获得广泛关注的中国新生代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都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了较高的声誉。但这些影片因为违规参赛一直不能公映,他也因此成为“地下导演”。

  同样处境的青年导演并不只贾樟柯一个人,王小帅、娄烨等一些青年导演都因为影片不能公映被称为“地下导演”,他们拍摄的影片被称为“看不见的影像”。同时,这些导演的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大奖,报纸上、网络上经常可见关于他们的消息。尽管不能公映,但他们的电影拥有一批忠实的影迷。

  转机在二00三年出现。十一月,国家电影局邀请贾樟柯、王小帅等多位青年导演进行了一次内部对话,电影局负责人要求这些导演“不要把自己隔绝于中国电影的大团体之外”。这被视为电影管理部门对“地下电影”的新态度:由封杀、排斥转为管理、引导,使其成为振兴国产电影的新生力量。

  这次会议不久后便有消息传出,王小帅执导的影片《十七岁的单车》重新经过国家电影局的审查,有望于今年在内地公映。这一消息被外界解读为国家主管部门对电影的管理与审查趋于宽松,业内人士相信,今年将会有更多“地下电影”名正言顺地在全国公映。

  国家电影政策趋向合理、宽松,长久以来深受影片不能公映困惑的“地下导演”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不过随之而来的票房问题是他们面临的新的挑战。贾樟柯对媒体表示,“我对票房很有信心,但我对票房也一无所知。”

  这些长期处于边缘状态的导演进入体制内拍摄影片,面临着坚持艺术路线还是迎合大众口味的两难选择。他们以前的影片作为一种“小众电影”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但依照正常程序拍摄的电影就不得不考虑主流观众的接受程度,考虑影片的商业效果。

  贾樟柯在他的新片发布会上表示,一切都不会变,尤其是他的艺术创作风格。但艺术电影在国内市场一直被视为“票房毒药”,《花眼》、《像鸡毛一样飞》在北京市场都只获得了十几万元的可怜票房,连受到热捧的《小城之春》也不过卖到区区六十万元。

  所有这些都是后来者的前车之鉴,如何使自己的电影既叫好又叫座,这成为浮出水面的“地下导演”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完)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见仁见智:贾樟柯--我和我的电影在戛纳 (2002-05-31 11:35:15)
          贾樟柯执导 中国影片《任逍遥》将角逐金棕榈奖 (2002-04-25 09:40:37)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