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港澳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香港最负盛名的宗教场所黄大仙祠猴年香火鼎盛

2004年01月27日 09:12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六日电题﹕黄大仙祠猴年香火鼎盛

          中新社记者孔妙然

  九龙黄大仙祠是香港香火最鼎盛的庙宇,焚香膜拜、求神问卜的人整日川流不息;近日的猴年新春假期,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黄大仙——有求必应”是当地市井广为流行的一句口头禅。

  这座道教的庙宇,正式名称是黄大仙啬色园,座落在黄大仙区龙翔道北。1915年,道侣梁红庵、梁钧自广东南海西樵普庆祖坛亲奉黄大仙师宝像来港,初在湾仔开坛阐教。后来梁红庵与李亦梅、谭杰生等人,于1921年在九龙狮子山下之竹园村现址开园建祠。1971年,值啬色园金禧纪念之际,赤松黄大仙祠重建落成,遂成为香港最负盛名的大规模宗教场所。

  乘地铁在黄大仙站下车,沿B2出口前行,走出地铁站口,抬头就见一座黄色琉璃瓦面朱色方柱的大牌坊,横书着“赤松黄大仙祠”六个金字,两边的楹联曰﹕“叱石成羊仙灵卓异传千古;环山耸翠祠宇巍峨镇一方。”

  进内门啬色园石牌坊,额塑“第一洞天”。迎面是一条花岗石道直叩牌坊“孔道门”。原来黄大仙祠的所在地叫啬色园,这里除供奉黄大仙外,还供奉孔子、观音和吕祖,儒、释、道三教合一。啬色园也是慈善机构的名称。

  从啬色园石牌坊左转过“普济劝善”门,循磴级而上,斜坡尽处便是一片广场,中央设有香炉、香案,四处香烟缭绕,参拜的人很多。

  自广场步石阶上大庙,两旁的石护栏精雕细琢。阶上耸立着一石坊,门额横书“金华分迹”,显示黄大仙是来自金华。登上天阶,步入丹墀,一座宫殿式的大庙昂然入目﹕金瓦碧檐,雕梁画栋,玉棂丹柱,殿墙精雕细绘,彩色斑烂。这就是著名的赤松黄大仙祠。丹墀上,膜拜求签的善信更众,进香的男女老少挤满丹墀、回廊,处处香烟弥漫。但大殿却禁止进入,善信只能跪在丹墀上朝大殿求签祷告。

  啬色园的庭院美丽和谐,不少传统建筑如正殿、回廊、意密堂、盂香亭等均造型精美,颇具艺术观赏价值。庙后的园中之园“从心苑”,亭台巧立,绿树如云,花气袭人,池塘、人工瀑、九曲桥、假山、迭石、喷泉参差错落,饶有园林之胜。苑内有“紫气东来”、“北辰高照”、“清风徐来”、“纨素招凉”等景。

  最精彩的一景是“云蔚龙腾”。它在苑的西面,在大殿的左边有门可通往。这个景点最大特色是矗立在水池上一幅巨大的“九龙壁”,长达两丈,壁上九条蟠龙栩栩如生,堪与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媲美。所异者是北海公园的九龙壁是用陶瓷制成,色彩较为鲜艳,而这幅九龙壁上的九龙条却是用石雕成。它出自广州雕刻家之手,刻成之后方运来香港,巧置于园中水池之上。“九龙壁”附近有假山,上有一座龙门,正对池中的鲤鱼,构成“鲤跃龙门”的景观。

  啬色园以提倡阐扬儒释道三教之理性道学,并增设赠医施药,以期劝善普济为宗旨。园内还庋藏着道教、佛教和儒家经典,其广泛的包容性,在香港众多的寺院道观中亦不多见。

  黄大仙如今已成为香港社会的文化现象,有地铁站,车站和街区名称用它命名,甚至黄大仙区有些警局,供奉的也是它,而非“关二哥”关云长。完

 
编辑:张明
相关专题:2004年春节黄金周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