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广西传统流行时尚交融 新老民俗过出更好年味

2004年01月27日 09:29

  中新社南宁一月二十六日电(莫仁力)贴春联,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似乎是国人近二十年来的过年模式,但随着猴年的到来,记者发现,在广西不少人似乎已不再满足于此,他们把一些老民俗重新拾起,将一些新民俗揉入,给过年这个延续千年的古老习俗“加浓加鲜”。

  土味装饰流行都市

  农历大年初一,记者在南宁市埌东一个住宅小区看到,不少家庭的大门口一侧都摆放着两根还留有叶子和根须的甘蔗,甘蔗用红绳捆在一起,看上去“土味”十足。该小区的一位高姓住户高兴地告诉记者,为了“营造气氛”,他也学着南宁郊区农家过年的样,在家门口摆上两条甘蔗,期盼今年的生活能“从头甜到尾”。

  在南宁市的北湖安居小区、明秀住宅小区等处,记者同样看到不少人的家门口,除贴有春联、门神外,还在门楣处挂上两串红红的“辣椒”和金灿灿的“玉米”等工艺品。这些主要盛行于北方农家的过年风俗也因其“年味十足”开始流行于南方都市。

  老木偶戏进城拜年

  正月初三,记者在玉林市玉州区一宅院欣赏到一台“土得掉渣”的木偶戏,台上戏的主角是几个穿着古代服饰的木偶,在两个师傅的配音操纵下,边唱边舞,表演得跟真人似的。台下围观的是院子里的居民,看到精彩处喝彩声响起一片。一位李姓老太太告诉记者,这种木偶戏当地人叫“送麒麟”,过去在农村是大户人家才请得起的,一般是逢年过节或有喜事才会遇上,城里早就见不到了。

  现在日子好过了,又看到这些“小时候脖子盼长都盼不到”的木偶戏,心里很是高兴,“这样过年才有意思”。摆弄木偶的一位师傅说,他们来自北流农村,从大年初二起就开始进城里来表演了,“都是预约的,一百多元两场,可以唱古戏,也可按照主家佬(出钱请唱戏的人)的意思编排,城里面的人觉得新鲜、好看,一直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有人请”。

  短信邮件齐齐上阵

  老民俗让年过得很乡土味很文化味,而新民俗也因其极富时代特色与精神内涵,开始如火如荼地传播起来,并得到很多人的接受。记者在大年三十的那天,共接到五十多个贺年短信,有上司、同事的,有家人朋友的,,其情之真之切,让人深为感动。

  记者随后做了一个随机调查,在二十一位有手机或电脑的调查对象中,有大学教师、有国家公务员、有企事业职员、生意人等,年龄从二十岁到五十四岁不等,百分之百收发过短信或电子邮件,最多的达到一百多条(封)。这些受访者表示,逢年过节发短信、电子邮件已成了习惯。

 
编辑:张明
相关专题:2004年春节黄金周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