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指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2004年01月31日 15:32

  中新网1月31日电 国家海洋局今天发布的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指出,2003年,中国管辖的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态。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了3.2万平方公里,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公报说,近岸海域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鸭绿江口、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水域,其中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仍高达27.4%;近海大部分海域符合清洁海域水质标准;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态,近岸局部海域沉积物质量较差,大连湾、锦州湾和珠江口海域沉积物污染较重。部分区域贝类体内中残留的铅、镉、砷、六六六、滴滴涕及粪大肠菌群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仍然较高,个别地点贝类体内某些污染物的含量甚至劣于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主要超标贝类有翡翠贻贝、缢蛏、毛蚶等。

  公报说,重点监测的20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年均排放入海的污水量约8.8亿吨,年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约128万吨。绝大部分排污口临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海水质量大都为四类或劣四类,影响了临近的海水增养殖区和旅游区等海洋功能区的功能,海洋沉积物污染严重,海洋生物普遍受到污染,多个排污口邻近海域的底质出现无生物区。

  海洋生态环境仍然承受较大压力,双台子河、黄河、长江和珠江等河口海域生态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河口海域的鱼类产卵场受到威胁。海洋赤潮发生仍较频繁,2003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累计面积近14550平方公里。其中,在18个赤潮监控区内发现赤潮36次,累计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

  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状况总体良好,重点监测的18个增养殖区中,56%的增养殖区水质状况良好,44%的养殖区超过海水增养殖环境要求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个别增养殖区局部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加剧。60%的增养殖区底质状况良好,近30%的增养殖区底质有机质和粪大肠菌群含量超过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要求的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由残饵和粪便造成的养殖自身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海水浴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在全国24个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中,健康指数全部达到了优良水平,其中91 %的海水浴场健康指数达到了优秀水平;24个重点海水浴场适宜和较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占93%,不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为7%,造成不适宜游泳的主要原因是风浪偏大、水温偏低和能见度较低。

  倾倒区和油气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功能要求。

  公报说,至2003年底,中国已建成海洋自然保护区80余个,其中,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4个,部分珍稀濒危海洋动物及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重点保护。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中国将定期公示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年度进展 (2004-01-27 13:34:50)
          中方强调对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主权 (2004-01-20 17:21:44)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