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13日 星期五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鹤壁发现“罗氏碑” 罗贯中考古研究获重大突破

2004年02月13日 06:37

  中新社郑州二月十二日电(朱晓娟)今日从河南省鹤壁文物部门传来消息称,该市庞村镇下庞村日前发现一块明代古墓碑。经专家初步认定,该石碑对罗贯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这意味着该项考古研究取得较大突破。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于元代中后期,死于明初,罗贯中根据《三国志》、《三国志平话》和流传在民间的三国故事加工整理创作了《三国演义》,开创了中国长篇章回历史演义小说与白话小说的先河。

   据介绍,该古墓碑是鹤壁市庞村镇下庞村村民齐金福在自家地里锄地时挖出的。从外观看,石碑右侧已经残缺,上面的字迹和图案依然可辨。石碑残高七百六十厘米,宽四百五十厘米,属青石石料,中间为一竖行双线阴刻正楷繁体字,字体较大,上刻“明故室人罗氏之□”字样(后一字残失,估计为“墓”字),左边是一竖行阴刻小字,刻有“万历十二年二月吉旦立”的落题,碑的四周还刻着约二十厘米宽的卷云纹图饰。

   依据碑的内容专家推断,碑主为距今四百二十年前明万历甲申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去世的一位罗姓已婚女性,碑主的身世或地位不同寻常,很可能先于丈夫去世。

   经有关专家初步分析后认为,该该古墓碑的发现用实物首次证明了历史上许家沟一带的确存在过罗姓人家。这次在许家沟附近下庞村发现“罗氏碑”,不仅填补了“罗学”当中的一项空白,更为“罗贯中鹤壁人氏”的学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意义非同小可。为下一阶段罗贯中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开辟出一个崭新和广阔的领域。

 
编辑:宋方灿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