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17日 星期二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新闻背景:建筑学家梁思成捍卫北京古城墙的吶喊

2004年02月17日 15:20

  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北京城,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前进。在为北京城所取得的巨大变化赞叹的同时,人们也不得不为那失去的老北京城垣风采而抱憾。

  为了保护北京城垣,这一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巨大财富,曾经有众多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发出沁人肺腑的吶喊。建筑学家梁思成算是第一人。梁先生把毕生的心血给了自己的祖国。他的一生是那样令人起敬,是那样让人难以忘怀。正是有了梁先生力主保留那段凝聚了先人智能和勤劳的北京城垣的历史,才得以使今人对北京城墙的认识得到升华。

  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正如火如荼,而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也正在被热火朝天地拆除。到处是毁墙的炮声,每一炮,都像在梁思成的心中炸响。他已经有了无望的感觉,但这位中国建筑学的著名学者还要为保卫北京城墙作最后拚搏。

  有一天,梁思成发现地安门没有了,广安门也消失了,听说正拆广渠门,他急忙赶去,发现只剩下一个城台和一个门洞。而毁城的大军正向北京最后的两个城门进军----崇文门和西直门----一九五七年北京最后两个有瓮城的城门。

  梁思成流泪了。“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砍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割掉我的一层皮!”在一九五七年,这话比“右派”还右。但这发自内心深处的吶喊,梁思成无法埋藏在心里。

  有人劝他:“算啦。你被批判得还不够吗?这是什么时候了?不行就出去吧……”

  梁思成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宁愿做一个『右派』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也决不出走。”这是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难道不值得今天那些缺乏民族意识的人想一想吗?

  实际上,早在北平解放前夕,梁思成就曾为古城那一座座精美绝伦的古代建筑担忧过。作为一位对中国古典建筑情有独钟的建筑学家,目睹五代之都有可能毁于一旦,那种痛心疾首可想而知。就在他度日如年的关口,一位军人给了他意想不到的惊喜。

  面对不速之客,梁思成不仅把北京重点文物的位置准确地标在北平军事地图上,而且拿出了带领学生们收集古建筑文献时记载的《全国建筑文物简目》,把它们一并交给了那位解放军干部,并对他进行了详细讲解。

  于是,那张北平军事地图变成了《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柏坡,挂到毛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北平城的全面保护被列为第一项第一级。在攻城的演习训练中,解放军对城内射击目标逐一精确计算,力求勿使炮弹损毁文化古迹。

  一九五○年二月,梁思成和居住在南京、与曾留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一起提交了《关于中华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提出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这样,旧城留下,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而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

  梁陈方案立刻被否定。当梁思成知道旧城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如何保护不成的时候,仍然发出最后的吶喊。他退而求其次,希望保住旧城的城墙和城楼。为此,梁思成如杜鹃啼血,奔走呼号。然而,引来的却是一场无端的批判。幸运的是“批梁”半途而止,而不幸的是他无法主宰北京城墙的命运,城墙最终被拆毁了。

  城墙毁了,但梁思成为北京城墙吶喊的声音,却依然回荡在古老的京城上空,警示后人要善待老祖宗留下的家业,让历史文物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来源:香港大公报、作者:夏威

 
编辑:金秋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