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20日 星期五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海宁大火惊醒了谁? 农民的消防意识亟待提高

2004年02月19日 06:49

  中新社杭州二月十八日电 题:四十人丧生的海宁大火惊醒了谁?

  中新社记者阮加文

  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四十条生命灰飞烟灭,这是二月十五日发生在浙江海宁的一场巨大悲剧,这些遇难者当中年龄最大的八十四岁,年龄最轻的四十岁,基本都是女性。一连三日,火灾现场五丰村方圆数公里的几个村落全笼罩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十五日早晨,梦想着死后升入天堂的近六十位中老年女性开始聚集在位于黄湾镇五丰村的一个土庙里。所谓土庙,只是一个面积几十平方米的草棚子。不过,这群虔诚的老太太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她们顶礼膜拜的神灵在死神降临的时候却不愿保佑她们,而是在一种当地称为“普堂忏”的超度活动中匆匆地结束了各自的生命旅程。

  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一位小女孩痛苦地目睹了这场乡村灾难的始末,四十位死者中就有平日里最爱她的奶奶。她惊恐不已的描述中透露出她当时与那些死难者一同经历了终身难忘的恐怖故事。

  郑姓村民的家离火灾现场不过区区二十米,作为目击者,他的讲述显然比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更加冷静、更加怵目惊心:十五日的风很大,草棚着火后,火势瞬间开始四处蔓延,渴望逃生的人们浑身着火、乱作一团,易燃的棚顶坍塌后,许多年迈体弱的老太太被压在下面,绝无生还可能;而那些从柴门里挤出来的相对健壮的农妇也因衣服着火而纷纷倒在逃生的路上。

  “这个噩梦在一年前就开始了。”肝肠寸断的吴姓村民说,五丰村的这个土庙原来是砖石结构的平房,也有不少老太太来这里烧香拜佛,但从未失火。直到一年前,镇里和村里的领导为了制止少数村民的这种封建迷信活动,就下令把土庙拆了。不幸的是,镇村两级的简单做法不仅丝毫没有动摇一些村民的“愚昧信念”,反而使老太太们空前团结,共同集资,在原址上重新盖起了极其简陋的草棚土庙——所有材料都是点火就着的东西:毛竹、稻草、羊毛毡。

  破烂的草棚依旧香火旺盛。据当地村民说,从盖起草棚到酿成这场惨剧的整整一年时间里,面对人气不减的迷信活动,无论是镇干部还是村干部都装做视而不见,既没有想法疏导部分村民的迷信情绪,也没有继续采取任何消防措施,一任死神的脚步渐行渐近。

  一位年轻村民说:“村干部的家就在土庙附近,眼皮子底下的事能看不见吗?他们就是不愿管。既然这样,那当初又何必要拆掉砖石结构的土庙呢?”

  在五丰村,到处充满了悲痛和愤怒。年轻人尽管反对长辈们装神弄鬼的迷信活动,而当这些不幸的长辈因为这场灾难而长眠地下的时候,他们无不悲伤欲绝,也不得不追问那些最容易发现的原因。

  浙江省公安厅的一位干部说:“城市里的消防问题正被重视,而农村的消防意识实在是太淡薄了。”

  一位非常熟悉浙江农村情况的记者同行说,农村缺乏消防观念由来已久,也是普遍的事实。不过,最重要的问题是农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农民太缺乏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他们除了玩玩纸牌、诵经念佛,还能干什么呢?

  一场大火,让我们记住了海宁,也记住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然而,面对一具又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仅仅记住这些就够了吗?

 
编辑:闻育旻

相关报道:浙江海宁市排查出来的非法庙宇已全被拆除或封停 (2004-02-18 15:35:56)
          海宁特大火灾基本经过查明 另一名组织者被刑拘 (2004-02-18 13:43:10)
          图:浙江海宁火灾事故遇难者亲属为死者准备后事 (2004-02-17 13:47:14)
          图:浙江海宁火灾事故遇难者家属情绪稳定 (2004-02-17 13:45:57)
          图:浙江海宁市火灾事故现场 (2004-02-17 13:43:14)
          浙江海宁火灾展开全面调查 死难者遗体认领完毕 (2004-02-17 08:52:09)
相关专题:吉林市、海宁市分别发生特大火灾 造成重大伤亡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