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19日 星期四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沪港上演“双城记” 亚洲金融中心的角逐与合作

2004年02月19日 13:50

  中新网2月19日电 新近一期的《瞭望》周刊发表文章写到,1998年5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金融中心观察文章指出,未来每个时区可能只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美欧的金融中心已无悬念,惟有亚洲未有定论。未来的亚洲金融中心在哪里?东京、香港、上海是重要的候选之地。

  文章称,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学教授潘英丽认为,中国能否在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中胜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战略中的两个核心问题:沪港金融中心的建设如何进行目标定位与分工,沪港如何避免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局限性,共同提升其作为金融中心的国际竞争力。

  潘英丽说,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和一国两制可作重大变革前,香港作为离岸或隔离型金融中心,本质上是非本币(人民币)非(内地)居民的金融中心。

  潘英丽建议,香港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心应放在亚洲美元、亚洲欧元和亚洲日元市场的发展上。今后,香港应更多地挂牌以美、日、欧元计价和结算的金融产品,把非港币非人民币的离岸金融市场做起来,做大做强。这样既可为港币的退出创造条件,也可与新加坡展开有效的竞争,同时还将为国内政府和企业的海外融资和投资提供金融中介服务。

  “十一五”期间,上海发展的重点是人民币产品中心。对此,潘英丽表示赞同。她说,在目前情况下,上海做大各类金融市场,巩固其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体系,既是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支持。

  结合上海人民币产品中心的近期定位,潘英丽认为,当前沪港合作应该放在香港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建设和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两个重点上。(罗新宇)

 
编辑:闻育旻

更多精彩经济新闻:中新财经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