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21日 星期六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北京到底是不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王岐山对此困惑
2004年02月21日 09:20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日电 题:王岐山的困惑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充满自信是王岐山一贯的作风。

  十月前,当这位“救火队长”初抵北京,大刀阔斧平SARS之乱时,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困惑。

  一月前,当禽流感现身中国,并呈蔓延之势时,全力阻禽疫于京城之外,力保“无疫之城”的他依然不乏自信、雷厉风行。

  这位代市长喜欢说“人不自信,谁人信之”,他经常鼓励他的民众,“你们信么,我信!”

  就是这样一位市长,在今次北京“两会”谈到一个话题时,居然困惑不已。

  “北京到底是不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这个问题于我来说一直很困惑”。对于这位曾担任过中国建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经济大省广东主管经济的副省长并成功化解广信债务危机的“经济学者型”官员来说,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然而这一次他的确困惑了。

  众所周知,北京是中国金融决策平台和信息中心,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总部的所在地;这里亦拥有四大银行的总部和海内外金融机构扎堆的金融街、CBD;此外,北京金融业所占GDP的比重在中国大陆最高,近达百分之十五。

  上述一切都是可令北京骄傲登上中国金融中心之位的重要筹码,但这位市长还依然困惑,却是为何?

  “发展金融业最重要的是环境,包括投资环境、政策环境及人文环境,但在整体发展环境上,北京和上海整整差了十年”,北京人大代表、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功伟或许道出了市长的困惑所在。

  业内有种说法,北京有金融决策优势,但缺乏金融市场及明确定位,而上海恰好相反。这亦是为何普通民众一提“金融中心”首先想到上海而非北京的缘故。

  金融人士更称,未来五年,将是中国金融资源再分配的关键时期,北京一旦失去这个时机,将无法挽回。

  虽然王岐山在公开场合未加掩饰他对北京是否堪为金融中心的困惑,但实际上,北京提升金融强势地位的一系列行动正在其到京之后悄然展开:成立北京金融顾问团、组建北京金融街商会、举办京港金融合作论坛。另据悉,今年北京还将联合“一行三会”筹办中国规格最高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

  上述行动正是这位市长在为自己解疑释惑,亦是在为北京重建金融中心增加利好筹码。

  “王市长对金融很有感觉”,王功伟回忆说,早在北京金融街草创之时,时任中国建行行长的王岐山就将银行总部迁到金融街,从而成为将商业银行总部搬入金融街的第一人。

  “中央在这个关键时期派一位懂金融的市长到北京来,不知是巧合还是另有深意”,北京诸多金融界人士对这位具有深厚金融背景的官员进京执政充满期待,同时,他们亦期待着王岐山不再困惑的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编辑:宋方灿
相关专题:2004年中国地方“两会”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