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02日 星期二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中新百货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两会访谈:带着山歌与嘱托 “刘三姐”翩翩议政来

2004年03月02日 15:29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电 题:“刘三姐”翩翩议政来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驾着一叶轻舟飘然而去,山歌在漓江山水间回荡。

  四十载光阴逝去,当年轻灵俏丽的“刘三姐”、今天的全国政协委员黄婉秋又带着她的山歌,带着八桂大地父老乡亲们的嘱托,翩翩飞至北京,履行自己的职责。

  关注弱势群体

  黄婉秋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政协委员。此次会议上她带来的提案与文化并没有关系。生于广西、长于广西的她,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广西乡亲们的喜怒哀乐。经过长期的调研后,她决定向此次大会提出取消农民工春节期间汽车票和火车票上浮百分之二十的规定的提案。

  黄婉秋说,农民工很不容易,本来到城里打工就很难挣钱,如果能把春节期间那上浮百分之二十的票价省下来,能买化肥、种子等很多东西。

  “广西刘三姐黄婉秋”,这是黄婉秋名片上的称呼,至于为什么这样写,黄婉秋解释说:“虽然我的职务很多,社会职务也不少,但我觉得那些东西都是暂时的,刘三姐才是永恒的。‘刘三姐’来自民间,作为艺术家,我得为老百姓说话。”

  致力“山歌外交”

  曾于一九八0年和一九八六年两次到新加坡演出的黄婉秋,在十几年过去之后,想不到《刘三姐》在新加坡还有那么多痴迷的观众。黄婉秋告诉记者,她于今年一月二十九日率团到新加坡演出,一连演了十场,场场爆满。一位定居在加拿大的老先生,很多年没回新加坡了,当他得知要上演《刘三姐》后,立即不远万里赶回了新加坡。一位名叫毛均发的交响乐团指挥,在看过黄婉秋的演出后,决定要成立新加坡“刘三姐”文化传播公司,专门经营“刘三姐”舞台剧的演出。黄婉秋没有想到,尽管当年的“刘三姐”距离今天是那么遥远,但“刘三姐”就像醇香的美酒,就像绕树的青藤,迷醉着、缠绵着那些对故土魂牵梦绕的海外游子。黄婉秋没有一日不在演出后还象“星”一样被观众追着,没有一日不在每天为数百观众签名。

  黄婉秋向记者透露,为庆祝中马建交三十周年,日前她已得到马来西亚文化部的邀请,将在政协会议结束后即飞赴马来西亚,帮助当地剧团排演“刘三姐”舞台剧。

  去新加坡演出时,黄婉秋的爱人和女儿都去了,女儿出演“刘三姐”,当年的“刘三姐”和阿牛哥——今日的黄婉秋和何有才夫妇在演出结束后上台表演刘三姐和阿牛哥对歌的片段。黄婉秋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的女儿,如今也喜欢上了演戏,而且特别酷爱演“刘三姐”。

  让“刘三姐”代代相传

  十七岁主演电影《刘三姐》而声名鹊起的黄婉秋,四十年来的荣辱悲欢都与“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紧密相连。尽管“刘三姐”早已植根在广西儿女心中,但老一辈的“刘三姐”表演艺术家渐渐老去,而如今的广西青年人喜欢山歌的越来越少。山歌以及“刘三姐”的命运令黄婉秋忧心重重。

  为了培养山歌传人,黄婉秋前些年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修建了“刘三姐景观园”。在园里再现电影《刘三姐》精彩片段。几年来黄婉秋培养了三十多名演员,其中两名演“刘三姐”的演员现已具备一定的表演素质。

  黄婉秋说:“这些事情多亏了我爱人,没有他的倾力打理,也没有现在的成绩。我爱人就象我的秘书一样。平时我出门电话都不带,要找我,只能打我爱人的电话。”当记者叫她留电话时,她想了很久才记起爱人的手机号。

  和丈夫相濡以沫的黄婉秋感叹道:“不少名人的家庭都破裂了,我们却相敬如宾。原因是我爱人从来不计名利,他说,在他心中,我永远是太阳,而他永远是月亮。”记者注意到,当黄婉秋说完这句话时,脸上溢满了甜蜜。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那有数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空过一春又一春。”当黄婉秋又轻轻唱起那熟悉的山歌时,她的眼里布满了泪水。

 
编辑:陶光雄

专题网站:2004全国两会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