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07日 星期日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中新百货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调整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问题

2004年03月07日 20:02

  中新网3月7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说,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关系不大,因此,调整汇率无法解决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问题。

  正在出席“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郭树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符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这对国际收支平衡也会发生明显影响,但是由于预期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这种影响的方向、力度也是很难确定的。

  他提醒人们注意,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出现“双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而人民币汇率一定幅度的调整不会改变这种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为顺差,这一特征近年尤其明显。2001、2002年国际收支总顺差分别为522亿美元、677亿美元,而2003年仅上半年即达555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因而快速增长,到2003年底已达4033亿美元。

  郭树清表示,“基本平衡,略有盈余”是中国历来在国际收支问题上的政策目标。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积累时间较长,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取决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诸多方面体制改革和思维转变,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据介绍,去年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已经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如方便企业或个人用汇,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进口,赴美采购,等等。郭树清表示,在继续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的同时,中国将加大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发展。郭树清认为,在过去中国经济开放度较低的情况下,所谓国际收支平衡主要就是对外贸易平衡。在引进外资规模越来越大,对外投资也开始起步的新形势下,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状况就不一定和贸易收支平衡状况完全一致。今年的国际收支情况还存在着相当的不确定性。1月份,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0.3亿美元逆差,其他项目仍是顺差,全年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判断。

  郭树清指出,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确有好处。但是,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也是一种不平衡,表明中国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对国内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运作以及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来源:新华网 记者顾钱江 李柯勇)

 
编辑:陶光雄

专题网站:2004全国两会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