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4月22日 星期四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短 信 | 图片库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经资讯 | 广告服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上海文汇报:失控的中国足球

2004年04月22日 10:31

  -沈在群

  客观地看,败走德黑兰,只是把结果挑明了而已。早在主场踢平马来西亚的那一刻,我相信沈祥福和他的弟子们就已知道,自己是不会走到雅典去了。以心理反映模式而言,一个提前消化了的消息在兑现之时,照例是不会激起太大波澜的。不过,刚刚回到长沙主场的国奥队却是个例外——失败的压力渐渐让人失控。

  有报道称,于涛被教练陈金刚“轰”出训练场,因为“情绪不稳,技术动作太大”。于涛本人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位队友却有些不解,因为“于涛一直就是这样踢球的,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再说,“训练中强调注意规范和纪律,比赛中又要求全力拼搏,我们怎么去适应啊?”

  要说训练场上,师徒间产生一些矛盾,甚至球员被呵斥、停训,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于涛就对记者坦言:“对于球员来说,这些事完全是正常的。”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国奥雅典梦断之后,一种深深的失望已经让国奥难以静下心来。

  沈祥福公开出面,为安琦辩护,是一个正确的姿态。可惜,这或许只是一个个别的、表面的姿态。兵败德黑兰前后,有关国奥内部“将帅不和”的报道就不断冒出来,而教练和足协官员在总结比赛时,都把球员不能很好贯彻战术意图作为失利的主要原因。退一步说,就算这种说法成立,国奥失利的“板子”也不应该完全打到球员的身上。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这批球员在沈祥福手里带了好多年,师徒感情很深,按理贯彻战术意图本来不会有什么问题;二是国奥不少主力球员已经在甲A征战了两、三年,在洋帅的调教下有了一定的技战术心得。

  现在的关键在于,不少球员目前在国奥队的表现,比他在俱乐部差了一大截。如果这是战术意图所带来的,那么失败的主要责任就不在球员身上。如果这是没有贯彻战术意图造成的,那就更奇怪了——球员竟然不愿意表现自己的技艺?

  比赛还在继续,现在并不是总结失败教训的时候。不过我以为,要想用球员没有贯彻好战术意图来搪塞,实在有些滑稽。中国足球不怕输,怕的是输球后的情绪失控——把错误往别人身上一推。

 
编辑:宋方灿
相关专题:中国国奥冲击雅典奥运会
专题网站:2004雅典奥运会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