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4月22日 星期四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短 信 | 图片库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经资讯 | 广告服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毒品消费群体日增 重庆警方称禁毒面临四道难题

2004年04月22日 11:36

  中新网4月22日电 据重庆日报报道,“毒魔”正悄然借道重庆,流往国内其他省市。重庆市公安局有关官员介绍,重庆市禁毒工作面临4道“难题”:

  ——目前,除境外“金三角”的海洛因、冰毒片剂流向重庆外,来自东南沿海地区的摇头丸、氯胺酮也向重庆渗透,毒品来源逐渐多元化;

  ——毒品消费、中转、过境及种毒地并存的格局,使重庆市毒情更加复杂化,相当部分毒品经重庆向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转运;

  ——贩毒活动特别是大宗贩毒活动依然猖獗,去年,重庆市警方缴获海洛因、冰毒、摇头丸数均居全国前6位;

  ——毒品消费群体日趋庞大,在重庆市内歌舞娱乐场所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冰毒片剂、摇头丸消费群体。

  毒品问题还引发了大量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毒品问题严重的城镇,50%以上的刑事案件系吸毒人员所为。而重庆市数百名已确认为艾滋病毒感染的人员中,60%是因静脉注射毒品感染。

  针对重庆市目前严峻的禁毒形势,今年重庆市各级政法机关将全力遏止毒品贩运和中转,阻截毒品来源,加大查禁过境贩毒的力度,加强对歌舞娱乐场所吸贩毒问题的治理,有效控制苯丙胺类兴奋剂毒品的发展和蔓延,并密切关注化学合成毒品问题的新动向,严防地下毒品加工厂在重庆出现。同时,各部门将大力开展建设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社”、“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摧毁毒品贩运通道和销售网络,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逐步完善吸毒人员帮教体系,提高戒断巩固率。(冯超张雪峰)

 
编辑:余瑞冬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