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4月23日 星期五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短 信 | 图片库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经资讯 | 广告服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曾在台授徒 厦门九旬老人编出《南音指谱全集》

2004年04月23日 15:48

  中新网4月23日电 曾受聘于台北市板桥江之翠南音剧团,并收10多个徒弟的厦门翔安区新店镇东园村年近90的民间老艺人张在我,一生和南音结缘,他花了整整50年时间编写了一本近60万字、堪称闽南民乐瑰宝的《南音指谱全集》。目前,该书还在校订中,老人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该书的出版。

  据厦门晚报报道,张在我老先生原只是一名普通农民,是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对南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新店东园的南音颇为流行,给了他学习的机会。很小的时候,张在我就拜晋江安海的师傅学唱南音,并专攻指、谱、曲和乐器等,很快就学有所成。

  26岁开始,他就开始教别人南音了。在新店霞浯、大嶝嶝崎、虫寻堀和东蔡,他很受欢迎,是当时最年轻的南音先生。

  31岁那年,张在我担任厦门江滨咖啡室和晋江安海镇雅倾南岳社的教师,5年后,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聘请他做剧团的作曲兼乐师。

  又过了5年,张在我为高甲传统剧目《陈三五娘》上中下三集作曲,这个剧目不仅晋京演出获奖,而且流传到东南亚各地,在海外华侨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至今还在传唱。

  报道说,退休后,张在我依然沉醉在南音中。1984年,年逾七旬的他还先后在厦门、石狮、东山等地的南音社任教,将南音带到了闽南的许多地方。

  1997年,老人已81岁高龄,但他的艺术生命依然充满生机。他为厦门高甲剧团创作的剧目《审陈三》作曲,荣获了中国第四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音乐设计一等奖。

  第二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召开前,张老先生接到通知,要他赶排两首南曲为大会献演。当时离大会开幕只有半个月,恰逢自己种的4分多地的花菜正在开花,但张老二话没说,集中精力排练节目,等他演出成功回来时,花菜已经烂在地里了。

  1990年,张老先生与分别了40余年的在台胞弟团聚了。他的弟弟张鸿明现任台南市南声国乐社教授。

  兄弟重逢让张老先生的艺术生命增添了新内容。1990年9月,在弟弟的推荐下,张老跨越海峡,受聘于台北市板桥江之翠南音剧团,在那里一呆就是8个月,并在台湾收了十多个徒弟。老人回厦门,但艺术声名留在了台湾。台湾南音爱好者不远千里,赶到东园村拜老先生为师。台北市板桥江之翠南音剧团的温明仪小姐,是台湾出名的年轻南曲家,她就是老先生的弟子。

  据了解,张在我目前正在专心致志地修编一本《南音指谱全集》——二弦演奏法。这套全集共有67集,60万字。

  为了写作,老人整天将自己关在一间古大厝内,并请夫人保守门户,谢绝一切闲聊和宴请,每日和清茶、二弦与笔度日。

  据老先生自己介绍说:南音曲谱因人而异,从中可以变化曲调。因此编这本书,完全只能靠自己的摸索。

  而早在50年前,张老先生就已经重视南曲传承的问题了。他想通过这本书,将南曲这个民乐的瑰宝留给下一代。让我们吃惊的是:老先生现在已经耳聋,修编这本书,完全是靠手拉二弦的感觉,将心中的体会点滴记录下来。

  老人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修改好此书,尽快定稿,将自己所懂的南音指法留下来,给下一代提供学习上的方便,不让南音失传。(蔡恺张天骄)

 
编辑:秦欣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