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4月23日 星期五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短 信 | 图片库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经资讯 | 广告服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河南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004年04月23日 16:35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也是个畜牧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省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牧业已发展成为河南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省畜牧业之所以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得益于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得益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等等,从工作的角度讲,产业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畜牧产业化的发展情况

  我省的畜牧产业化经营起步于八十年代末期。这一时期,针对畜牧业商品生产迅速发展、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产销脱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切实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我省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了汤阴、辉县和淇县等一些地方采取的“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畜牧业。1992年在鹤壁召开全省畜牧养殖现场经验交流会,较好地解决了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并对一些地方创造的公司加农户发展畜牧业的形式进行了研究。199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畜牧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对鹤壁市等5个畜牧产业化经营先进市地,淇县等l 5个畜牧产业化经营先进县(市),卫辉市孙杏村镇等18个畜牧产业化经营先进乡(镇),鹤壁兴业集团公司等40个畜牧产业化经营先进养殖(加工)企业给予通报表彰。会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以此为标志,我省畜牧产业化经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我省各类畜牧产业化经营企业已超过300家,年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涌现出了漯河双汇、郑州花花牛、信阳华英、鹤壁永达、大用、长葛众品等一批大中型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培育了“双汇”、“花花牛”、“华英”等4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漯河双汇集团年加工生猪1000万头,实现销售收入达70多亿元,“双汇”系列产品200多种,其中火腿肠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7%,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信阳华英集团年加工肉鸭2400万只,实现了由“中国鸭王”到“亚洲鸭王”再到“世界鸭王”的三级跳跃,“华英”系列产品达200多种,主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其中占韩国同类产品进口总量的70%。河南花花牛通过技术改造,日加工鲜奶达460吨,跻身全国液态奶加工企业前十强,并通过与河北三鹿集团合作,以各执50%的股份,组建了“河南三鹿花花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

  实践证明,实施畜牧产业化经营,是推进畜牧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畜牧业规模饲养和集约化生产,实现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有利于畜牧资源的广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有利于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应用于畜牧业,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培植农业生产要素,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组织和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衔接,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省共有500多万农民参与畜牧产业化经营,人均收入近2000元。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几种形式

  综观河南畜牧产业化经营,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合作型、市场牵动型、服务联结型和政策策动型,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我省最为普遍的产业化经营形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实力雄厚的饲养、加工、冷藏、运销企业为龙头,通过与农户签定产销合同和提供配套服务等方法,与农户结成经济共同体,形成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一体化生产经营格局。如以生猪加工为主的漯河“双汇”集团,可带动种植业实现产值10亿元、养殖业产值40亿元、屠宰加工业产值20亿元,并带动246万个农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和营销;以肉鸭加工为主的信阳“华英”集团,带动11000多个农户养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40000多人;以肉鸡加工为主的河南永达、大用公司带动全县16%的农户从事畜禽养殖等,全县有41%的行政村通过发展畜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免除了集体提留。

  (二)专业合作型。即以合作社、农民协会或具有某一专长的生产者或经营者之间展开技术交流、信息传递、销售服务等合作,形成规模,联手入市,实观一体化经营。如卫辉市张武店村养鸡合作社,以村办10万套规模的父母代种鸡场、10万只规模的蛋鸡场和年班产万吨的饲料场为依托,成立了蛋鸡生产合作社,与养鸡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联合体,辐射带动了20多个养鸡场和3000多个农户发展养鸡。正阳县以养猪协会为主,开展技术交流、信息传递和销售服务,大大促进了当地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全县生猪年出栏量都超过了百万头规模,成为了全省第一养猪大县。

  (三)服务联结型。即通过县、乡畜牧兽医站和各类中介组织向农户提供单项或综合性服务,将分散经营的农户及产加销经营各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实行规模化、一体化经营。如商丘市睢阳区以狠抓各项服务载体建设,县、乡畜牧部门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解除了广大养殖场(户)的后顾之忧,解决了许多农户无法或无力经济的品种、技术、销售等问题。促进了全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四)市场牵动型。即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畜产品市场,架起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桥梁,以市场牵动周围区域的专业化生产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如唐河县发展黄牛产业的做法就是市场牵动型的典型。该县为把肉牛产业迅速纳入国内外大市场,投资260万元,改造、新建了黄牛交易市场近40个,并通过规范市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广拓外部市场,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目前,该县黄牛饲养量达到65万头,黄牛饲养量、牛肉产量等均居全省前列。再如舞阳县北舞渡镇,抓住本地养兔的优势,强化兔毛市场建设,如今该镇已为豫南最大的兔毛集散地和兔毛专业市场,年经营兔毛800吨以上,年交易额1.56亿元,年实现利税1500多万元,带动了舞阳县和周围县(市)养兔业的发展。

  (五)政府策动型。即由政府或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出面,通过组织、协调和服务组建龙头企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新野县畜牧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倾全县之力,兴畜牧大业”的大力支持下,发挥优势,坚持壮大自身势力,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畜牧产业化运行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多元化服务的新路子,不仅带动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也使畜牧实业集团的规模和效益得到迅速膨胀。目前,畜牧集团公司已发展到6个注册公司,主要经营肉牛、种猪、种羊、种鸡、饲料、皮鞋等14个品种,总资产达7500万元。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一)培育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柱。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在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我省各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选准主导产业,强力突破。漯河市启动“双汇工程”建设,将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的生猪生产基地,做大生猪产业;信阳华英将建成年出栏2400万只的樱桃谷鸭生产基地;鹤壁市大力发展肉鸡生产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全省畜牧业生产区域化格局的形成,豫北蛋肉鸡、豫南水禽、豫西肉羊、豫东-豫中-豫东南肉牛、交通沿线瘦肉型猪、黄河滩区和城郊奶业等优势明显,特点突出。

  (二)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科技创新、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没有龙头企业牵引的畜牧业就难以实现产业化经营。因此,我们把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对具备“大、高、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挥更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扶持漯河双汇、信阳华英、郑州花花牛、长葛众品、商丘科迪等30家大型龙头企业,使其成为我省畜牧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另一方面,我们坚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鼓励和支持多层次、多形式、多成份的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大中小龙头一起上,各主导产业都有龙头的产业化新格局。

  (三)建立生产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才能保证畜产品的批量供应,提高市场占有率。我省在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中,都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持续高效”的原则,建立畜禽生产基地,使之成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各产业化龙头企业也都积极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的需要,纷纷抓住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采取不同形式,建立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原料的质量。漯河双汇投资1.46亿元,建立绿色生猪生产基地。鹤壁永达、大用两公司已建成年出栏30万只的肉鸡场224座。信阳华英集团投资建设了3座年出栏300万只和10座年出栏50万只的出口鸭标准化养殖场。

  (四)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是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实践中,我们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现金入股、土地使用权转让、承包、联营等多种形式,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和经营机制。鹤壁淇县采取“合作投资,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反租承包的形式,即永达、大用两个龙头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统一设计养殖场的生产规模、土建工程、设备选型,与村集体或农户及其他投资人合作,建设适度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场建成后即租赁给龙头企业,双方签定租赁合同,由企业选派管理技术人员,招聘工人,并投入雏鸡或仔猪、饲料、工人工资等流动资金和技术,实行租赁经营,租赁期7年。村集体、农户或其他投资人在不承担投资风险、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情况下,年可获得投资额30%左右的租赁费收入。利用这种运行机制,两个龙头企业建成年出栏30万只的肉鸡场224个,年出栏肉鸡6000多万只。反租承包机制,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村集体、农户等投资人消除了投资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定期获得高额的租赁费收入。对于龙头企业来讲,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了费用,建立了稳定、统一、高质量的加工原料生产基地,迅速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了低成本、高速度扩张。同时,企业生产的雏鸡或仔猪、饲料、兽药等产品也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因此,反租承包机制,使村集体、农户等投资人实现了双赢,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五)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保证。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治、畜禽产品加工、饲草饲料生产、质量检测检验和市场信息网络等六大体系,还包括对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技术咨询、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服务。这些体系,都是属于公益性的,龙头企业既办不了、办不起,也不是龙头企业的应当承担的。近年来,我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建成了省肉牛、奶牛、种猪、肉羊、家禽等高代次的良种育种场或繁育场,各地也都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级、二级繁育场。在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上,我们重点加强了动物疫情测报、疫病诊断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饲料生产加工供应体系初步形成,饲料安全工程正在启动;畜产品加工发展较快,并开始由前店后场、手工作坊式生产向社会化、现代化生产转变,由简单的屠宰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经营方式向公司制经营转变,现代畜产品加工体系基本初具规模;加大了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力度,省级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正在建设,鹤壁、漯河等区域性中心开始启动。通过体系建设,提高了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促进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编辑:刘飞越
相关专题:“网上看河南”网络采风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