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4月26日 星期一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短 信 | 图片库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经资讯 | 广告服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近访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2004年04月26日 10:01

  张岱年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国学大师。其长兄张崧年,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张家一门出了两位哲学家、思想家,这在中国也是屈指可数的。

  这次采访是在二○○三年初进行的。今天,特别刊发此文,以悼念张岱年先生

  (记者)问:您家出了两位国学大师,这在中国大概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张岱年:这不是绝无仅有。钱钟书先生和他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就都是很有名望的学者。

  我和我的长兄张崧年(字申府)都先后从事了哲学研究,这和我的家庭有一定的关系。我父亲张濂是清末的进士,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自幼都喜读书。申府是我的长兄,比我大16岁,我上小学时他已经大学毕业了(北京大学),并在北大留校任教。幼年时我随母亲在乡间居住,申府则随父亲住在北京。后来母亲病逝,我们兄弟姐妹就都到北京了,当时申府也和我们同住在一个大家庭内,他每天早出晚归,我们也不知道他在外边忙什么,实际上他当时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的建党活动。二三十年代他先后在清华、北大、北师大讲授西方哲学史、逻辑等课程,蜚声学术界。申府青年时期喜好数学,后来又对数理逻辑感兴趣,由于研习逻辑,进而又探究哲学,对于罗素(英国哲学家)、穆尔(英国哲学家)的新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钻研较深,20年代初期,申府就以介绍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哲学思想而知名,他是第一个将罗素的哲学引入中国的。他是周恩来、朱德同志的入党介绍人;1924年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抗战爆发后,他为民主救亡运动奔走呼号,是民主同盟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二·九”游行运动的总指挥,并因此被捕入狱,后经冯玉祥将军保释出狱。他是一个学者思想家,又是一个政治活动家。

  有人说我是国学大师,实际上我只是研究国学的一部分,主要是哲学思想,而文学、史学我研究得并不多,中国古代的科学就研究得更少。要说有点成绩那也是我勤于思考和多看书的结果。

  问:在别人眼里您小时候有什么与众不同吗?

  张岱年:没有。我跟一般人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小时候我在村中学塾读书,那时要背《三字经》、《论语》、《孟子》等,我背书也不是很快,也不显得特别聪明。只是有一次,上高中二年级时,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文章,我写了一篇《评韩》(批评韩非),国文老师阅后非常赞赏,并在班里表扬说“张岱年的文章够大学三年级的水平了”,并把它推荐刊登在了《师大附中月刊》上。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个好人,奋发向上,勉励我“人贵自立、民生在勤”。小时候我也很少玩耍,别人都下棋啊什么的,我连棋也不喜欢下,只喜欢读书和思考。我一生都是这样,只喜读书和思考,别无它好,只觉唯有读书思考是最快乐的事情。

  问:有文章写您“思考哲学问题,常至废寝忘食”,是这样吗?

  张岱年:(听后不住地点头)是这样,我从十几岁的时候就这样,如果有问题没想清楚或是没有想出答案来,就会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当然不是天天废寝忘食,只是偶尔如此,天天废寝忘食,人怎么受得了(先生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

  问:那时候都想些什么问题呢?

  张岱年:那时候常常想一些有关宇宙人生的重大问题,比如:关于宇宙是怎么回事,人生有什么理想,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等等,我都要反复想。所谓“思天地之本原,思人生理想之归趋”,并且一直保持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直到现在我每天还都要想问题,而且还要反复思考。

  问:您少年时期就思考这么深奥的哲学问题,是不是和申府先生的影响有关?

  张岱年:对,有关系。不过他其实并不希望我研究哲学,因为哲学太难了。可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想问题,对宇宙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很感兴趣,所以我还是学了哲学。上初二时我就开始对史学、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青年时期在吾兄申府的影响、启迪下我看了许多西方近代哲学著作;后来也是在他的引导下,我开始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后来结识熊十力先生、金岳霖先生以及冯友兰先生,也都是吾兄申府介绍的。在我钻研哲学的过程中,吾兄申府对我帮助、指引很多。

  -《中国哲学大纲》是张岱年先生的代表作,完稿时年仅27岁。这部著作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度再版。

  问:您认为自己在学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张岱年:我写了很多书,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那本《中国哲学大纲》,学术界和朋友们都认为那本书对于中国哲学有贡献。其实我自己最注重的还是我对哲学的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见解。我自己最喜欢三十几岁时写的《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和《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这两篇文章,它们最能体现我的哲学思想。

  问:您是怎么决定要写《中国哲学大纲》的?

  张岱年:那是三十年代中期,我二十几岁,我发现当时只有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没有中国哲学问题的著作,所以我就想写一本以问问题的方式来讲中国哲学理论体系的书,也就是以问题为纲来研究中国哲学史。其他人都是按历史顺序来讲述历代哲学家的思想,是按历史来讲,是一般的中国哲学史通史著作。而我是按问题来讲,把哲学问题加以条分缕析,把古代中国哲学作为整体,按照不同的哲学问题分门别类地加以阐述(这与西方的导论形式很接近)。大约1934年秋天开始动笔,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于1936年夏完成了《中国哲学大纲》一书,约五十万字。当时冯友兰先生将书稿介绍给了商务印书馆,此书后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本几十万字的专著,后来再写的就只有一二十万字了。

  问:您二十几岁就完成了《中国哲学大纲》,这期间遇到过困难吗?

  张岱年:我二十几岁时比较用功,读了很多书,中文的、英文的,也思考了很多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写这本书也没觉得很困难。

  问:除了申府先生,还有谁对您有较大的影响?

  张岱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有王夫之(王船山),他的很多哲学思想我很赞同,他是唯物论思想,同时他的辩证思想也很丰富。他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对我很有启发。另外还有英国哲学家罗素,我在思想方法上受到他的影响。他非常强调逻辑推论,每一个概念、命题他都把理由讲得很清楚,不是随便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明确的意义,都有充足的理由,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

  -西方哲学认为哲学就是爱智慧,即追求智慧。哲学的西文原意是philosophy,“philo”是“爱”,“sophy”是“智慧”。哲学所追求的最高智慧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的解答。

  问:哲学家给人的印象总是强调辩证,总是强调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此说来是不是哲学家要比常人多一些智慧?

  张岱年:实际上哲学是一个译名,它的西文原意是爱智慧的意思,即哲学就是追求智慧之学,哲学家都是研究智慧的。但哲学家主要是理论修养、理论研究比较多,是不是智慧比常人多这很难说。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哲学家的智慧还可能不如一般人。

  问:智慧感觉起来挺抽象的,您是国学大师,您认为什么是智慧?国学中最具智慧的是什么?

  张岱年:简单地说智慧就是对于规律的认识,包括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对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认识就是智慧。国学中最具智慧的是先秦诸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孔子、孟子、庄子。孟子、庄子的思想里有许多对客观实际的反映。它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客观实际、客观规律的认识,也即是对真理的认识。最经典的就是《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问:您经历过很多事情,哪一件事您觉得自己处理得很有智慧,非常满意?

  张岱年:我经历过很多事情,但处理的结果我都不满意,很缺乏智慧。因为处理得都很不高明,因此也就没有非常满意的。比如说,1957年我就响应号召,对哲学系和教研室的某些工作作风提出了善意的批评意见。我说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但让一些老教授三番五次地做检查,未免伤了他们的感情;还有我认为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使学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涌现出各家思想等等,没想到后来却因此遭到批判,说我反对思想改造,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由此剥夺了我教学的权利,把我打成了右派,直到五年以后才摘了右派的帽子,但是仍被称为摘帽右派,一直到1979年才宣布是错划的。它对知识分子是一种摧残,对我研究学问有很大的影响,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早知如此我就不该提那些意见了,我本来可以不发言。所以我认为处理得很不高明,很缺乏智慧,教训深刻。

  问:同样是遭受坎坷、历尽磨难,但我却发现哲学家都比较长寿。您的长寿与您研究哲学有关吗?

  张岱年:长寿是不是与学哲学有关我不太清楚,不一定有关,这很难说。不过确实有许多中国、外国的哲学家都很长寿。比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享年九十九岁;美国的杜威先生九十五岁;冯友兰先生九十五岁;我的长兄张申府也活了九十三岁;金岳霖先生八十九岁(哲学家、逻辑学家)。这跟他们的境界有关系,哲学家的心胸比较宽广,看问题深远,凡事想得开,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他们能够站在宇宙的、社会的角度看问题,一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小事所羁。

  当年冯友兰先生在牛棚时,尽管每天睡在用稻草铺的所谓的床上,但仍然乐观豁达,他每顿可以吃两个窝头,身体很好;而另一个年轻的学者就吃不下饭,身体就不好。这与人的精神世界、思想境界很有关系。那时候冯先生的夫人每天早晨都会在牛棚外面等着他,哦,看到他出来了就放心地回去了。每次都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等,后来大家开玩笑说那是望夫石。那段岁月真是不堪回首!

  另外,人们还有一种概念是吃素的人容易长寿,这只是一种说法吧。

  问:你的夫人是冯友兰先生的堂妹,并且是由冯先生亲自介绍的,这是否意味着冯先生对您才学的首肯与赏识?您知道他喜欢您什么吗?

  张岱年:冯先生当时已经很有名气了,他应该说是我的前辈,比我大十几岁。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出版后,我写了几篇书评,冯先生认为我写得很好,很了解他的思想,理解得比较深刻;又因为我当时已经在《大公报》的副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因此冯先生对我的学智是肯定的。当时冯先生亲自做媒,我心里很高兴。在中国哲学史方面我赞成他的观点,但在哲学思想上我不赞成他的观点。

  问:那有没有跟他辩论?

  张岱年:没有,学术上是百家齐放,思想自由的。

  -《易传》一方面讲厚德载物,一方面讲自强不息……我认为这两种思想: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思想。

  问:您刚才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国学中最精华的部分,您也常以此给别人题词,你对这两句话怎么理解?

  张岱年:厚德载物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对不同意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强不息是对生命的体会,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进、奋发向上。因此《易传》一方面讲厚德载物,一方面讲自强不息,就是表示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同时又要有宽容的态度。我认为这两种思想: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思想。在历史上,当中华民族受到外来侵略时,一定是反抗而绝不是屈服,它有一种坚定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中国文化的又一特点是比较宽容、博大,像基督教、伊斯兰教进入中国都被中国文化所接纳。历史上犹太人在世界上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到处受排斥,可是它到了中国就融合进了中国文化,融合到了我们的民族之中。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梅辰

 
编辑:赵莉
 :::相关报道:::  
图文:中国哲学史界泰斗张岱年仙逝 享年九十五岁 (2004-04-24)
张岱年、曾毅等专家联名反对烟草广告进入上海F1 (2004-02-20)
《儒藏》编纂工程启动 许智宏张岱年季羡林担纲 (2003-10-29)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