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浮世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婚介所何以悄然“变身”?

2004年07月28日 11:34

  如今的一些婚介所,竟悄然“变身”,成了藏污纳垢之所。据7月25日《西部商报》披露,兰州市部分“黑婚介”竟然专门提供“二奶”,要价一个月1万元,且不许还价,办手续也省去了各式证明或登记等“许多麻烦”。

  婚介所打起如此钱色交易的“擦边球”,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原先以成人之美为经营宗旨的婚介所,一旦瞄准了潜藏在婚介市场上的“滚滚红利”时,其经营套路也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更何况有婚介这块招牌做掩护,为其非法行当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更有甚者,一些“黑婚介”在婚介招牌的掩饰下,干脆干起了打家劫舍的营生。如某个在兰州做生意的老板,从一家婚介所包了个“二奶”,一开始,俩人的日子过得还有滋有味,不料,两个星期后,这个老板从商铺回家后发现,房子里面的电器、家具以及2000多元现金,全随他包养的“二奶”不翼而飞。但当其找到那家婚介所时,婚介所早已人去楼空。

  除了自身利益驱动外,婚介所悄然“变身”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时下监管的严重缺位。事实上,一些地方对非法婚介、“婚托”以及批发“二奶”等违法经营,缺乏应有的监管和惩治手段。再加上“黑婚介”的受害者不愿或不敢到公安机关报案,又导致“黑婚介”非法经营行为的愈演愈烈。这样一来,“黑婚介”就不光成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更成为“法律的盲区”了。

  我以为,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这些“黑婚介”之所以敢公然非法运营,就是因为这里缺乏法律射线的经常性“扫瞄”。假若这里能经常被法律射线“消毒杀菌”,那些“色胆包天”的“黑婚介”,恐怕不至于成为钱色交易的场所。

  作者:周士君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谭宏伟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