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市场尚未成熟 淘汰白炽灯不宜操之过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节能灯市场尚未成熟 淘汰白炽灯不宜操之过急

2010年07月12日 09:44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根据国家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财政补贴重点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主要是普及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8、T5型)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电光源产品,半导体(LED)照明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那么,我国淘汰白炽灯的前景怎样?

  淘汰白炽灯市场尚未成熟

  对于国家推行淘汰白炽灯这一计划,北京市照明学会副秘书长王晓英说:“这完全是一个市场化的东西,只要达到了市场需求,就会自动推广起来。”

  王晓英认为,市场的成熟是淘汰白炽灯的一大重要因素,虽然国家正在逐步制定相关淘汰和补助政策,但目前中国照明市场还是以白炽灯为主导。据了解,目前白炽灯的生产在我国照明行业中占较大比重,我国普通白炽灯总产量占全国电光源总产量的40%左右;而我国白炽灯的年出口量为近30亿只左右,出口额3.5亿美元,出口量约占生产总量的2/3。并且生产白炽灯的从业人数较多,因此难于转型,这是淘汰白炽灯的现实难题。

  “另一方面,较传统白炽灯而言,节能灯价格仍旧高出不少,而且目前鼓励高效照明的财政补贴政策过于单一。”王晓英说。部分参与节能灯推广的地方政府官员也认为,单靠国家补贴不足以完成几年内淘汰白炽灯的目标,地方财政存在较大压力。目前最有可能大幅替代白炽灯的是自镇流LED灯,业内人士预计,随着LED照明成本的下降以及相关标准的逐步出台,国家有望在“十二五”规划内,将LED照明纳入到推广高效照明的财政补贴范围之内。

  此外,淘汰白炽灯需要用合格的、安全的高效照明灯来替代,但是目前中国高效照明灯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高效照明灯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监督和管理,质次价廉的产品充斥市场,影响了用户对高效照明产品的信赖度,一些新光源在功能上还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白炽灯尚存某些功能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全部淘汰白炽灯的时间不会超过10年,这意味着白炽灯的替代品——节能灯、卤钨灯以及LED灯具,未来将占领白炽灯退出后的市场空白。王晓英则认为:“像LED灯这样的高效照明灯若没有达到市场化的程度,那么想要普通老百姓自觉地配合这一计划则是很困难的,因为老百姓要考虑到生活成本问题。”

  LED灯具的照明效果基本上与白炽灯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其成本则比白炽灯高出很多。王晓英说:“现在,日本生产LED灯的照明效果相当于40瓦—60瓦的白炽灯,市场价在320元左右;国内目前也具有了生产LED灯的能力,其生产的LED灯具平均照明时间为2万零500小时,市场价在200元左右。”而白炽灯的结构简单,大部分生产材料低廉,在中国其平均价格在1元—2元之间。由于价格便宜,仍是中国广大农村用户和城市低消费群体首选的照明产品。

  此外,由于白炽灯通电即亮,可做到瞬时启动,所以在一些需要瞬时启动电灯的场所,白炽灯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白炽灯加辅助装置后可以较容易实现连续调光、声控等,这些功能是目前一些新光源不易实现的。

  在一些特殊行业中,白炽灯的地位也是一些高效照明灯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如果要淘汰白炽灯,则不包括特殊用途的白炽灯。王晓英认为:“单纯地制定一个时间没有很大意义。”她提醒道,“国家在淘汰白炽灯计划中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盲目的全部淘汰,需要分步骤逐步淘汰。只要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淘汰白炽灯就顺理成章了。”

  降低成本和价格是关键

  那么,普通老百姓是如何看待淘汰白炽灯这一计划的呢?

  家住北三环中路的王小姐说,她比较看重白炽灯和高效照明灯的比较价格优势,如果价格差不多的话,还是会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但是如果因为淘汰白炽灯而使生活成本提高的话,就不大愿意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家住房山的郭先生则认为,节能灯亮度要更亮一点,比以前用过的白炽灯照明效果好。他家里刚刚装修完毕,其选择的照明灯具就是节能灯,这不仅仅节约了用电、灯具使用寿命大大增加,而且照明灯还色彩类型丰富,比传统白炽灯要有更多的优势。节能灯的发热量低,属于冷光源,这样对于有空调的家庭来说,与使用白炽灯相比,感觉肯定会不一样。

  随着低碳生活和清洁能源概念深入人心,淘汰白炽灯计划也被提上日程。但有两点问题需要注意,即在推广高效照明的过程中,应当相应地降低高效照明灯具的成本和价格,只有在价格上占有优势的时候,才能让这一计划深入人心,老百姓才会愿意接受。此外,相关高效照明产品的性能标准及能效标准的修订,也需要与淘汰计划相呼应,提高国家检测机构对高效照明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控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高效照明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余姗姗 )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