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手段不是节能减排长久之计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行政手段不是节能减排长久之计

2010年07月14日 14:31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这是“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发展目标。如今,“十一五”仅余半载,上述承诺能否如期兑现,成为牵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目光的问题。

  “节能”指标不容乐观

  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经初步核算,“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4.38%,节能约4.5亿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14%。

  不过,当前所取得的成绩与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预期目标相比,差距依然不小。因此,2010年将是节能任务非常艰巨的一年。让人焦虑的是,今年一季度,由于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一些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经初步核算,全国单位GDP能耗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3.2%。

  “目前,政策效果初步显现,节能减排形势已经有所好转。”解振华说,“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我们不能有丝毫放松,要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不折不扣地按期完成。”

  减排容易节能难

  在节能减排的三项主要考核指标中,虽然“节能”指标尚不容乐观,但两项“减排”指标中,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已提前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也胜利在望。

  “节能比较难,这与我们的能源结构有关。中国多煤少油,而且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一时很难改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金融危机的爆发事实上也妨碍了去年的“节能”工作。

  专家认为,相比“节能”,“减排”之所以更快,或得益于“减排”工作的易于操作。“以二氧化硫为例,我们能提前超额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通过‘上大压小’,关停了不少小火电;而且电力企业多是大国企,比较‘听招呼’。所以这几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效果非常显著,抵消了其他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增长。”李佐军说。

  鉴于“减排”目标进展较快,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力争比2009年再削减40万吨,化学需氧量减排在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力争再削减20万吨以上。

  以体制改革促经济转型

  “少乘一次电梯,多出一身健康。”“绿色办公,低碳生活。”在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大楼里,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节能减排已开始由政策变成时尚,由时尚变成人们的生活习惯。

  “无论今年能否完成‘十一五’20%的目标,‘十二五’和‘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说。

  “十一五”以来,我国在节能减排上取得的成绩,更多地是依靠签责任状、大检查等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倾向于采取行政手段,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行政手段轻车熟路,而且行政手段见效快。”李佐军说,“从长远看,我们还是得依靠市场和法律手段,但现在它们的基础还很薄弱。”

  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则认为,中国其实并不缺少法律,我们有节约能源法等一大批法律,但问题是执行情况都不太理想。

  “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有令不行,不守规矩的企业没人管,结果就是守规矩的企业吃亏。”马钢集团副总经理惠志刚说,“一些小钢厂不上环保设施,产品成本低,反而有一定市场。”

  赵章元认为,要变有法不依的现状,关键是理顺执法体制。比如,现在环保部门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如果地方领导要保护污染企业,环保部门就不敢有所作为。假如环保系统采取垂直管理体制,人事、经费都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情况就会好得多。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要推进节能减排,根本上还是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再走过于依赖投资、依赖重化工业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说,“但要改变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就必须深化体制改革,为服务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地方领导真正把民生而不是GDP放在第一位。”据新华社电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