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违背国情“冲动”发展 能源浪费隐性而巨大(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各地违背国情“冲动”发展 能源浪费隐性而巨大(2)

2010年07月19日 13:4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设定能源消耗“天花板”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应高度关注隐性能源浪费,包括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筑、交通、城建、出口、消费等领域的能源消耗标准。同时对行业能耗进行总量控制、对相关人员实施耗能问责制,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等。

  冯飞说,“十一五”期间的节能成绩主要来自于落后产能,今后的出路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建项目需要建立严格的能耗准入门槛。

  倪维斗提出,除了原有的节能要求外,要按照全国资源供给、环境容量、能源安全的具体情况,在考虑适当进口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条件下,研究2020年、2030年、2050年和更长一些时间内每年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把它作为“天花板”。

  他表示,以建筑为例,应当对建筑总面积、建筑和建材总耗能的增量分阶段加以严格控制,对其能耗进行生命周期分析和研判。对交通能耗,在总量控制基础上,应考虑如何分配到各种交通工具,鼓励什么、限制什么要旗帜鲜明。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化通信技术,如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网上购物等,尽量减少出行的能源成本。

  周大地说,我国的化石能源储量有限,发展新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节约利用是一个长期甚至永恒的课题。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决策者,都应当让头脑冷静下来,在谋划发展的时候多想一想能源的问题,避免造成新的浪费。

  依然淡薄的节能意识

  经修改后于2008年4月1日起实施的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本刊记者在北京、广东、黑龙江等地采访中发现,目前公民中对节能重要性普遍了解不多、认识不足,自觉节能的意识淡薄,日常生活中挥霍浪费能源现象随处可见。

  广州市的初夏并非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是本刊记者走进设立在一座大型写字楼的一家民航售票点,顿时感受到一股“寒气”,提早运转的空调机仿佛把偌大的工作间带回到刚刚过去的冬天。在广州市一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公共场所,“冷气开放”也成为吸引顾客的招牌。

  在北京市从事职业摄影服务的薛先生驾驶着一辆大排量“切诺基”吉普车,他对记者说:“每年多花万八千汽油钱无所谓,多拍几张照片就挣出来了。”记者观察到,在私家车市场,尽管低油耗成为一个重要的“卖点”,但是大排量汽车仍风头不减。在哈尔滨市机场路一家销售店,记者询问一新款SUV汽车,“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了,想买就要尽快决定。”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都市家庭酒店”,一位服务人员介绍,住宿客人中大约90%以上使用宾馆提供的牙具、香皂等一次性用品,其中一次性牙膏经常剩一半就扔掉了。据了解,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型宾馆都为顾客提供一次性卫生用品。而一次性牙刷的主要原材料塑料,来自于本就紧缺的石油资源。

  夜幕下的哈尔滨市一家单位的开放式办公区里,几位正在加班的工作人员开亮着所有的白炽灯。然而比这些照明设备耗电更多的,是那些空着的座位上一些仍在运行的电脑。

  广东省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用电大户,这里的市民对曾经频繁出现的“电荒”记忆深刻。“但是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和供应的稳定,许多市民不再把如何省电当回事。”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节能管理处处长钱华说。

  黑龙江省宏观经济专家组组长陈永昌分析说,当前大众节能意识不强,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对国家能源紧缺的宏观形势了解不够,相关的舆论宣传还不到位,节能理念未能深入人心。二是缺乏配套政策,比如多数人在自己家里能够厉行节约,但是对公共场所节能不以为然,节约无功,浪费无过。三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们错把能源等同于一般的商品,认为耗能多少只是消费水平的问题。特别是一部分高收入的“富人”在用能上表现得财大气粗,起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中国石油集团对外合作总公司原总经理曾兴球说,民用能耗体现在电费、油费这些具体数字上,但它并不是一本简单的经济账。像石油这样不可再生的能源,如果不能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有钱也买不到”那一天可能很快会到来。所以说,不论对政府,对企业还是对普通公民,节约能源都是一种社会责任。

  节能需更多实招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民用比例一般估计占20%~30%。能源专家们认为,在保证城乡居民正常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全民节能降低我国能耗总量有很大空间。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梁宏宝说,去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1300万辆,如果以每辆车每年平均成品油耗1.3吨计算,每年将新增原油消耗2000万吨左右,相当于目前半个大庆油田的产量。

  他认为,近年来,一些汽车保有量大的城市实行了按尾号限制出行日期等措施,对缓解拥堵现象和降低能耗都有很好的作用,“如果把强制措施和全民自觉行动结合起来,汽车用油总量可以减少30%以上,将大大缓解我国的石油供给压力。”

  钱华介绍,南方电网近年来面向社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到去年底共组织500多期节能降耗交流研讨班,有4万多家用电客户总计超过10万人次参加,公司印制了《家居节电新点子》《企业节电金点子》等宣传材料80多万册免费向社会发放。

  “这些举动旨在让全社会了解节能、认识节能,共同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钱华说,“收效可能是潜移默化的,但我们相信这些努力不会是徒劳。”

  广州一家连锁酒店在卫生间贴有“不拆用牙具包的会员可以得到50分积分”字样,鼓励旅客尽量使用自带牙刷、梳子,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酒店服务人员告诉记者,旅客们对这一做法表示认同。

  “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各类企业能耗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节能降耗的效果明显,但是对居民用能的政策相对“宽松”。能源专家建议,在进一步搞好全民节能宣传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拿出更多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切实有效的办法。

  专家们给出的一些具体建议:一是加强对节能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比如节能灯具平均可以节能一半以上,但是目前生产领域有待规范,以保证产品质量;在应用方面由于一次性投入大,可以通过财政支持、补贴的办法加以推进。

  二是制定鼓励节能降耗、遏止浪费的具体措施,形成全民节能氛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类似阶梯电价政策,需要尽快细化。

  三是让节能带来实惠。比如进一步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切实体现“公交优先”的原则,鼓励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四是对公共用能区域加强管理和新技术应用,提高能效水平,减少“共产主义”用能方式中产生的无用功。(记者 贺占军 范迎春 吕晓宇)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