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科学应对海域突发漏油事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反思:科学应对海域突发漏油事故

2010年07月28日 10:02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16日晚18时许,大连市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一条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爆炸连续发生了6次,其后,经过消防队员15小时奋战,大连海域的明火基本扑灭。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7月20日6时2分,雷达卫星数据重点对漏油核心海域进行破译,结果显示这一海域溢油分布面积仍有约38平方公里。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力量回收海面上的原油。尽管相关部门声明将在数日内完成海域清污工作,但笔者仍认为,此次事故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此次事故带来的损失严重,教训深刻,我们有必要查找此次事故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吸取教训,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尽可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即便事故不幸发生,也能将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笔者认为,任何一次石油泄漏的后果都是长期的,不可能实现完全清理油污。一旦发生泄漏,危害便会造成。这次突发漏油事件不仅对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如海鸟、海鱼等造成了直接伤害,而且大连的海参、鲍鱼、贝类等养殖产业也将会遭受重创,甚至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和海岸线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本次事件中,事发当地相关部门在预防和应对漏油突发事故工作方面暴露了大量严重问题。首先,输油管、储油罐等基础设施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溢油安全因素。输油管间距过小致连锁反应,导致多次爆炸;储油罐间相互距离也较小,容易发生连锁反应,且不同罐体归属不同公司,管理混乱。其次,码头设计的消防设施不足。现场应有的应急缓冲池没有建设,罐体间的消防通道也过于狭窄,消防车辆无法展开队形,使灭火工作受到影响。泡沫灭火剂储备不够,只好依靠空运来解决,高温下救火的工作服等装备也出现短缺。再次,当地溢油应急处理设施和装备短缺,所具备的溢油处理能力无法满足溢油事故的需要。事故发生后,当地组织了800多条渔船加入清污工作,因缺少消油剂和吸油毡,不得不使用草帘子吸附,甚至用上瓢舀等手工方式。最后,大连新港还存在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低、缺少专业应急队伍等问题。

  对于突发性海洋石油污染的一般应对措施,人们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业内普遍认为,首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海洋石油污染实行实时动态监控, 加快海洋石油污染预警系统,最终建成一个地区、国家的油污防备和反应系统。国外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展,如美国新泽西环保局建立了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急响应系统;美国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发了溢油和有毒物质应急系统;加拿大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建立了近海水域监测系统。其次,具体而言,海洋石油污染防治对策应包括预防措施、事故响应计划和环境恢复措施等几个环节。

  针对大连在应对此次突发事故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在以后工作过程中应结合国际上一般做法和我国具体国情,采取如下措施,以科学应对海域突发漏油事故,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一,加强监督,切实落实各项消防措施。加强临港码头的消防设施建设和监督工作,切实根据相关条例配备相应的防火设施。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加强设施的防火性能,各罐体之间务必安装防火设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后产生连锁反应。对严重违反消防条例的设施予以拆除或改造,对码头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防火培训和考核。

  第二,加强溢油污染预防措施,建立专业应急队伍,配备专业应急设备。对可能存在溢油隐患的每一处细节进行监督改造,切实地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建立专业的应急队伍,对其进行专业的海洋石油回收训练和考核。购置专业的海洋石油回收船只和器械。鉴于专业队伍训练和保持需要庞大的资金,临近的港口之间可通过合作,保证相应的应急人员和船只器械。

  第三,建立专项的海洋石油污染处理基金,把应急处理和长期的生态恢复都做到实处。我国石油企业、环保基金和政府应联合起来,设立石油污染紧急处理基金和长期生态恢复基金。保证海洋石油污染短期处理的资金来源和长期生态恢复得以进行。污染主要责任企业的罚款等可以作为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

  第四,实行综合治理,加强技术研究。投入科研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方法、吸油材料和吸油技术等深入研究,研发清除石油、回收利用等新技术。港口城市可以因地制宜寻求本地最适合的处理方法,防治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加强污染区生物群落的波动规律和石油污染的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发现内在规律,尽快恢复污染海区的生态环境。

  第五,加强立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关于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则性条款很难正确运用,处罚往往只是一次性简单支付罚金,很少考虑海洋环境的长期生态价值。因此应进一步制订《石油法》、《石油污染法》等法律,加大执法力度,在刑法中确立“污染海洋罪”。依据本国国情,加快制订和施行海洋石油污染的专项法律,尽快批准《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加大对石油污染的监督治理力度,加强对油轮的管理和对船员的培训。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海洋石油污染。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