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升优势产业与淘汰落后产能并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上海:提升优势产业与淘汰落后产能并举

2010年07月28日 14: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8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上海结合“四个中心”建设和国际大都市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坚定不移探索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是去年以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突破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推动产业发展企稳回升;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

  预计上海市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92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50%左右。产业集聚度提升,工业向重点产业基地和开发区的集中度上半年预计达到73%左右。服务业重点领域快速发展,预计上半年生产性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2140亿元,其中信息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200亿元,同比增长18%,快于全市服务业增长。

  形成产业发展高端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发展高端。上海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2008年以来,启动了新能源、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9个重点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产业基地集聚,明确规划布局和支持政策,提升项目集聚及配套能力。加强专业对接,推进项目主体与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在沪央企、科研院所等对接,加强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各领域之间的对接。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服务业等“1+4”扶持政策;发挥集成电路设计等高新技术产业创投基金带动作用,探索推进风险投资与重大项目对接、重点项目单位投融资试点等。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持续推进工业向产业基地和园区集中,加快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今年争取临港和化工区各新增投资100亿元。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2009年工业向重点产业基地和开发区的集中度达到72%。推动工业开发区提升发展,开展品牌开发区联动试点。

  “两化融合”提升产业能级

  推动二、三产业融合,提升服务经济支撑作用。加强规划引导、载体建设和政策支持,体现工业化与服务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重点支持总集成总承包、专业维修、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等行业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信息服务业方面,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和基础软件、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互联网服务业,以及3G应用服务等。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产业能级。自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上海成为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发布了“两化融合”实施意见和3年行动计划,推进重点领域“两化融合”,围绕航空、钢铁、石化、汽车、装备、船舶等10个行业,推进工业软件振兴、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广、示范园区引导等10项工程。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首批推进大型客机全球协同研制、自主品牌汽车柔性制造、高炉智能专家系统等100多个重点项目,形成典型应用示范;探索建设“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储备库,完善项目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基础建设,形成“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2009年上海“两化融合”指数为69,2010年争取达到72以上;加强产学研用联动,建立4个“两化融合”研究中心和10个重点实验室;实施“2200两化融合人才培训计划”,推进区县“两化融合”实践区建设。

  推动“三个转变”

  提升优势产业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并举。着力推动产业的低碳、绿色和内涵式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每年实施产品升级换代、工艺流程再造、资源综合利用、引进先进技术和“两化融合”等5类200项重点技改项目,涉及投资500多亿元。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三个转变”。从企业调整向行业调整转变,从单个拔点向区域性调整转变,从单一降耗考核向综合效益考核转变。完善中小企业政策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活力。以贯彻落实国发36号文为主线,体现“四个关注”:更加关注发挥中小企业在调结构、促转型、转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关注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更加关注解决中小企业在创新能力、企业融资等方面的困难,更加关注形成服务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营造发展环境,落实两个“1/3”财政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小企业的不低于1/3,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专项资金原则上不低于1/3用于中小企业)。

  上海结合正在编制的“十二五”产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下一轮产业发展思路作了初步思考,总体考虑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发展调整中提升为主线,重点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发展,打造以高端制造、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低碳发展、效益优先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具体目标是:努力实现“三个快于”,即工业增加值增长快于工业总产值增长、工业利润增长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快于工业增长,信息服务业增长快于全市服务业增长。实现途径是:着力推动“六个发展”,即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改革发展、开放发展、调整发展、集约发展。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