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离我们有多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新能源汽车离我们有多远?

2010年07月30日 09:4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而这样的消息直接向政府、企业乃至消费者敲响了警钟。面对有限的石油资源,各大车厂早已开始实施未雨绸缪的计划。寻找过度能源或者新能源,这一艰巨的任务早已落在了各大厂商的肩膀上。

  就目前而言,各大汽车企业和研究所已经在柴油车型、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型、燃料电池、氢动力、生物燃料、LPG天然石油气、CNG液化石油气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到底,新能源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释疑

  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要弄清新能源汽车离我们有多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所谓新能源汽车,即使用新型清洁型能源作为动力,来代替通常使用的高污染类可燃油质。按照燃料的来源划分,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分为五类:一是基于传统石油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如先进柴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二是基于天然气和石油伴生品的燃气汽车;三是基于石化燃料化工的替代燃料汽车,如煤制油等;四是生物燃料汽车,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汽车;五是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风向

  新能源汽车战略清晰5万补贴押宝电动车

  一个多月前,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表明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补贴资金拨付给汽车生产企业,按其扣除补贴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或租赁企业。试点期内,每家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中央财政将适当降低补贴标准。

  在全球范围内占主流地位的混合动力汽车仅获3000元补贴。从补贴的金额可见,中国政府对于汽车的未来发展路线已经确定,“宝”已经押在了电动车技术上。

  释疑

  1.国家为何把“宝”押在电动车技术上面?

  据发电公司推算: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1度电0.38千克,汽油为1升2.32千克。以每年行驶3万公里计算,电动汽车行驶150公里需要21.2度电,故其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是1600千克。而汽油车燃烧1升油大致能跑15.8公里,其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400千克。可见电动车技术的减排效果更加出众。

  2.插电式电动车与纯电动车有何差别?

  插电式充电电动车的客户需要将车停在充电桩或者充电站,2至8小时后才能将电充满继续行驶,同时插电式电动车也可以在家庭使用的220V普通家用电源上进行充电。

  纯电动车顾名思义,客户购车后需要租用一块电池组。当车辆电池即将耗尽时,客户将车开至充电站,更换另一块电池,并结清前一块电池实际电量使用费用。且车主只需要承担不含电池的车辆成本,购买价格较之含有电池的要低,而且方便。

  3.电动车普及难在何处?

  电动车普及的难点主要在于:纯电动汽车的售价比同级别的传统汽车贵数十万元,例如日产刚刚在欧洲市场推出的leaf聆风纯电动车,在英国市场的原始定价为28530英镑,即便是有比较高的国家政策补贴,总费用仍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相比混合动力汽车也高出5万元以上。

  而导致电动汽车成本过高的主要因素是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电池成本甚至相当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售价。海外汽车零部件麦格纳亚洲区执行总裁欧特玛·帕亚表示,“目前纯电动汽车中电池成本较高。麦格纳为一些汽车企业配套的电芯采购自中国,现在每辆车所用电池组的成本约为1万欧元”。

  此外,电动车项目需要建设充电站作为配套。尽管最新消息称,到今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将完成75个电动汽车充电站、6209个充电桩的建设。但是,由于电动汽车相关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缺乏,电动汽车要驶进千家万户还有待时日。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