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东局势与我国能源安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深度:中东局势与我国能源安全

2010年08月05日 14:0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于主要大国政策和地区势力的相互作用,近段时间以来中东局势又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势。考虑到中东是世界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地,这使中东及其邻近周边地区的复杂政治局势又总是牵动世界各国的敏感神经。中国也需要越来越关注由此引发的自身能源安全。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2010年7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相应的,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飙升,从1993年的6%,陡增至2007年的46.6%,2008年则突破了49%,200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明确超过50%,突破了工业国家公认的“能源安全预警线”,能源安全风险加剧。中国地质科学院报告估算,到2020年我国将进口石油5亿吨左右,进口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无疑,石油供给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和能源安全的核心。

  目前世界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地方仍是中东地区,其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石油进口不仅国家集中,且严重依赖中东地区。据国际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进口的原油中50%来自中东地区,这种单一的进口路线无疑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国际石油市场暂时或局部的供应中断,油价起伏或地区冲突等偶然性突发事件,中国的石油供应就会直接受到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人民生活和国家安全也会受到波及。更何况,海盗活动、恐怖袭击、大国钳制等威胁也都是高悬于中国能源进口安全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要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无疑需要拓宽能源来源渠道和战略通道,加强国际和区域性能源合作。当然,也更需要力量的保障。现代化的海军是保障国家海外能源战略利益的重要战略支撑。

  应对能源安全的威胁,一种不应忽视的战略步骤是,还需要有效提高石油战略储备。战略石油储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当前第一阶段建设已经完成。据2010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中国首期四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渐次启动,基本完成注油工作。首期战略石油储备总容量为1640万立方米,使我国的综合石油保障水平提高到33天左右。但这还远未达到国际能源署90天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要求。目前,第二阶段建设正在进行,而第三阶段基本上还处于规划阶段,因此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亟待完善。

  当然不可不提的是,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消弭的情况下,一项中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还要求中国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优化能发源资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研发替代技术,降低对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中国能源资源安全发展最终的必然选择。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葛腾飞)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