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月度定价时代来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铁矿石月度定价时代来临?

2010年08月09日 08:42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中钢协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将中国铁矿石进口企业的数量削减到只有二三十家,那么是有可能与矿山公司签订长期、稳定同时又有价格优势的合同的。但问题是,要想大规模削减铁矿石进口企业数量,困难重重

  铁矿石谈判的定价方式似乎将再次发生变化。日前,东北一家大型钢厂的负责人对媒体透露,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必和必拓已经开始向我国钢厂推销更新的定价方法——月度定价。

  “必和必拓近期已经向部分钢厂提出了月度定价要求。”上述负责人说,但中国钢厂目前还没有接受必和必拓的上述要求,“我们都觉得,最好是能够将目前的季度定价模式执行到今年年底。”

  压力增大

  早在上个月,就有国外媒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铁矿石谈判或将“进入月度定价方式时代”。相关猜测很快被必和必拓变为了现实。

  据了解,必和必拓目前与中国部分钢厂达成的季度定价协议与淡水河谷和力拓一样,是建立在指数定价基础上的,这也是近年来其一直向中国钢厂推销的定价方式。但对于指数定价模式,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说,其缺乏“权威性和代表性”。

  据悉,在中国市场,必和必拓还通过其他两种模式来进行销售:长期供货合同和现货。但其中,季度定价占据很大的比例。不过,这种灵活的定价机制给中国钢厂带来的是更大的成本压力。上述东北钢铁公司的负责人说,“无论是季度定价还是月度定价,都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压力,更为麻烦的是,钢铁行业受到成本波动更难以预期和控制。由于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处在原材料和下游市场中间的钢厂的风险大大地增加了”。

  “在矿山公司采用更为灵活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后,中国钢厂的生存局面会更加困难。只要中国的钢材市场出现好转,三大矿山公司马上就可以提高铁矿石的价格。”“我的钢铁”资讯总监徐向春说。

  前述东北某钢厂的负责人说,即便是接受三大矿的定价模式,也不一定能够拿到足够多的矿石。尽管三季度铁矿石价格继续上涨29%,按照这一涨价幅度,到达中国之后,铁矿石的价格已经达到160美元以上。但是他所在的钢厂现在已经开始使用三季度的矿石了,原因是这家钢厂拿不到足够多的矿石合同。该负责人怀疑,矿山公司是在有意地压缩对季度合同的供应量,以便将更多的铁矿石以更为灵活的价格出售给中国钢厂。

  应对之策

  事实上,对于中国钢企来说,其一方面想追求铁矿石供应合同长期化、稳定化,另一方面却又在季度价格高于现货的时候,倾向于现货购买。联合金属网分析师张平说,从目前的趋势看,三大矿山公司一直在试图将铁矿石推向以指数为基准的现货市场。中国钢厂的上述心理,无疑将有助于矿山公司实现指数化现货供应的愿望。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相关劣势,中钢协一直希望能够削减中国进口铁矿石企业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铁矿石进口代理制,并以少数大型企业的进口权优势,与三大矿山公司谈判。“如果中钢协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将中国铁矿石进口企业的数量削减到只有二三十家,那么是有可能与矿山公司签订长期、稳定同时又有价格优势的合同的。”张平分析说,但问题是,要想大规模削减铁矿石进口企业数量,困难重重。

  据悉,中国目前约有110多家企业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此外还有更多的企业想要进入到这一名单中来。但罗冰生日前表示,调整之后,能够获得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数量将有所下降,“新的名单由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共同敲定,由钢铁企业和贸易商组成。”

  矿价又现150美元(相关链接)

  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演了“V型”反弹行情。昨日,63.5%品位印度粉矿外盘报价已达150美元/吨至152美元/吨,在7月14日触及价格低点后,一个月时间不到,铁矿石价格已经上涨了27美元/吨。

  对此,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琳表示,此轮铁矿石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钢价有所企稳,钢材综合价格近期略有上涨,带动了铁矿石等原材料的上涨。不过她认为,未来铁矿石已经没有上涨的空间。“国内铁矿石的产量在不断增加,进口矿的数量则在下降,铁矿石库存也在增加,未来肯定是供大于求,因此未来铁矿石下跌的风险是很大的。”张琳说。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