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十大低碳工程 广州转型绿肥红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启动十大低碳工程 广州转型绿肥红瘦

2010年08月10日 15:4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增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广州市日前通过了《广州市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2011-2015年)》(以下简称《意见》)。广州市长万庆良强调,要大胆先行先试,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来谋划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实施十大低碳经济发展工程,推动绿色增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继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以“腾笼换鸟”实现产业升级的改革思路以来,“绿色、低碳、发展”再度成为全社会全行业关注焦点。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日前亦联合广东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法国标准协会(AFNOR)艾法诺集团中国分公司共同举办了“制造业企业如何面对产品出口碳壁垒-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发展机遇”研讨会。呼吁国内企业重视绿色企业建设、重视通过主动的方式减少碳排放,实现通过碳资产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

  转型广州力推十大低碳工程

  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国政府已郑重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继广东省实施“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计划后,广州日前通过了《广州市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2011-2015年)》(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发展低碳产业为抓手,以大力节约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低碳产业促进、能源高效利用、低碳技术开发应用、碳汇产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绿色建筑推广、低碳交通出行、低碳园区示范、碳市场培育、低碳型消费模式创建等十大低碳经济发展工程。

  会议指出,要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高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来认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推动全市低碳经济发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结合广州市实际,选准若干个突破口。“十二五”期间,要以实施十大工程为抓手,努力实现“一年开好局、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工作目标。

  在国际环境压力及国家政策的双重指引下,日前,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广东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联同法国标准协会(AFNOR)艾法诺集团中国分公司联合举办了“制造业企业如何面对产品出口碳壁垒-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发展机遇”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三方面来展开讨论。

  启动碳管理层级之必要性

  “低碳经济是个机遇也是种挑战”,在谈到产业转型与进出口贸易等经济问题时,广州市标准研究院黎思乐博士指出了它们在国内国际新经济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黎思乐指出,中国是“世界工厂”,又是出口大国,低碳经济为中国带来产业升级等转型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极大挑战。例如“碳关税”无疑对中国的出口行业新增了一道壁垒。如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和纺织等高碳产业,打个比方,如果碳关税在15-70美元,这些高碳产业的出口成本将增加5%左右,而且这种成本还会随着时间推进。

  在黎思乐看来,要改变上述困境,不应将低碳经济当作一种负担,而应该转变思路,化被动为主动,将其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管理。“在气候环境合理容量下,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要受到限制,由此导致碳排放量开始稀缺,并成为有价产品。碳资产能反映产生和处理温室气体给企业造成的成本差异,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黎思乐表示,“碳管理层级可以说是一个应对碳壁垒的方法之一。而启动碳管理层级的关键在于对企业/产品的碳披露。先对企业或产品有一个全盘的认识,再根据碳管理的层级逐步调整发展模式。”

  事实上,在《广州市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中亦指出,低碳经济是新事物,要加强宣传来使得“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交通、建筑、消费等各方面倡导“低碳”的理念,营造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地理纵深

  广州发力低碳工程 汽车产业率先破壁

  “占地76万平方米的厂房,我们没有让一滴废水流入到珠江”

  “环保NO.1工厂”

  在广州市日前通过的《广州市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中提出,要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大力节约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低碳产业促进、能源高效利用、低碳技术开发应用、碳汇产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绿色建筑推广、低碳交通出行、低碳园区示范、碳市场培育、低碳型消费模式创建等十大低碳经济发展工程。

  国家政府的大力倡导之下,低碳经济正成为全国上下的热潮。2009年政府制定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珠江三角洲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鼓励珠三角企业积极转型。以广东省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广汽丰田为例,该公司以第二工厂建设为契机,提出了“打造中国环保NO.1工厂”的目标,系统而完善地解决了废水回收处理、降低能源消耗、可挥发性有机气体排放量控制、废气排放与废弃物回收等一系列重大的环保课题。同时从生产产品到员工意识,全面向广东省及广州市的“低碳”思路靠拢。

  向“黑色”效益说不

  为了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广汽丰田新工厂导入了大量的先进制造设备,在降低能耗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占地76万平方米的厂房,我们没有让一滴废水流入到珠江。”广汽丰田的环保工程师表示,“我们的环保措施是全方位的,确保对环境的压力降到最低程度。”

  为了真正达到废水100%回收利用,广汽丰田斥资1100万元,首次采用全球领先的“浓缩液回收”技术,这也是世界上首家采用此项新技术的汽车企业。广汽丰田的工业用水循环系统,在2009年生产21万辆汽车的前提下,节约自来水量达57.25万立方米,按照广州市每户家庭用水37立方米/月计算,节约的自来水量相当于1300个家庭1年的用水。

  另外,广汽丰田还是国内首家导入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汽车企业,投资1295万。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功率200kW,年发电量20万度,减少CO2排放150吨,相当于2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同时,为了减少VOC(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广汽丰田还开展“VOC全过程控制管理”,放弃油性涂料而大量采用更昂贵但VOC更低的水性涂料(使用量90%以上),使得其排放量保持在16g/㎡以下,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家1级标准为40 g/㎡)。

  “三位一体”的“绿色思路”

  广汽丰田正式投产四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在汽车产品生产制造、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成果。2009年广汽丰田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033吨标准煤/万元,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节约3.6万吨标准煤,能耗指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除了“绿色工厂”建设外,广汽丰田将低碳贯穿到整个企业发展流程,实现“低碳产品”、“低碳工厂”、“低碳渠道”的“三位一体”环保体系,打造出一条“绿色思路”。

  有关专家统计,到21世纪初,汽车排放的尾气占了大气污染的30%-60%。

  广汽丰田成立以来,累计生产乘用车约61.3万辆,按每台车每年平均行驶2.5万公里计,参照国家《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04)标准,同类产品每年节约燃料约4.6亿升汽油,产品间接为国家节约能源消耗价值约30亿元。

  今年四月份上市的凯美瑞混合动力车被外界誉为低碳生活倡导者。由于凯美瑞混合动力车采用丰田最先进、成熟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在碳排放方面达到领先业内水平。其中,CO(一氧化碳)、NOx(氮氧化物)、HC(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分别降低了94%、90%、76%以上,远远低于欧4排放标准;CO2排放量降低近40%,相当于80棵树1年吸收的CO2量。记者 林憬文 实习生张莹莹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