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煤炭大市的“低碳”思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朔州:煤炭大市的“低碳”思考

2010年08月11日 08:5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79年,邓小平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总裁哈默的一次会面孕育了一座城市的新生。这一年亚洲最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开工建设,10年后,国务院正式批准在该地区成立朔州市。

  自此,朔州市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座因能源而生的城市,也成为一块探索中国能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田。

  然而,因煤而生的朔州在品尝到煤炭带来的好处之时,高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煤炭给环境和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困扰,让朔州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

  市委书记田喜荣用一句话指明了朔州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把煤用到极致。”

  粉煤灰“新生”

  电厂燃煤———粉煤灰———废弃堆积或少量利用,这就是粉煤灰的一生,不过现在,朔州的粉煤灰又将拥有新的生机。

  在朔州地区,每年电厂燃煤后都会生产出近300万吨的废弃粉煤灰。由于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技术,朔州市几家大型电厂多年来积累的粉煤灰排弃已达到5000万吨。如此之多闲置的粉煤灰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给周边的环境带来的一定的污染。

  为了能消化这些粉煤灰,朔州市政府2006年与平朔公司合作建立了高新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对粉煤灰提取白炭黑和高硅、高铝氧化物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目前研发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朔州市委副秘书长李建平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中试,今年将开工建设第一座工厂。”

  该项目技术人员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正常情况下,一般火力发电厂每100万千瓦装机容量每年可产生100万吨粉煤灰,占耗煤量的30%左右。1吨粉煤灰可以生产白炭黑0 .22—0 .25吨、氧化铝0.33—0.36吨,剩下的渣,可以生产水泥1.3吨,而仅生产白炭黑和氧化铝就可带来500元利税。如果用1.932吨氧化铝生产1吨电解铝,能带来利税760元;如果把电解铝做成型材,每吨可增值2000元左右……

  另外,制砖也是消化粉煤灰的一种路径。目前朔州煤灰制砖企业共有5家,年产能5.7亿块蒸压砖,90万立方米砌块。按照1亿块砖消化11万吨粉煤灰、1万立方米砌块消化0.7万吨粉煤灰计算,全部达产后,总共可消化粉煤灰125.7万吨。

  目前朔州市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正在规划之中,该项目的主导产品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等,除了可满足铝行业的原料需求外,也具有不错的市场前景。高新科技研发中心相关人士介绍说,“第一次提取的渣可制成二氧化硅、白炭黑等,也可配置成高标号水泥、彩色水泥。随着科研工作的推进,还会有十几项伴生技术成果产生,像铁、钒、钛、镓、铟等金属也都将可以提取。”

  截至目前,高新科技研发中心已先后与东北大学、西安建筑大学、北京矿业研究总院、长沙有色金属设计院等9家科研院所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形成了力量雄厚的专家团队。此外,朔州经济开发区也正规划建设相关产业园,直接以粉煤灰陶粒生产线成套设备与区域内新建230万千瓦机组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实施“无缝链接”,全天候消化该电厂的粉煤灰排放,真正做到以下游的“吃干榨净”实现上游的“零排放”,在局部项目上接近“消灭粉煤灰”。这是全国首例燃煤电厂粉煤灰排放的前段治理和全程利用模式。

  据介绍,未来相关部门还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及煤矿伴生资源,加快发展高级铁合金材料、复合铝型材料、镁合金材料、高级耐火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和特种水泥。

  不“另起炉灶”的绿色转型

  粉煤灰的转型只是朔州这座煤炭大市近年来在践行“低碳转型”道路上的一部分。

  采访中,市委书记田喜荣简单而深刻的告诉我们:“离开煤炭就不是朔州了,我们不能削足适履、抛弃煤电、另起炉灶,于是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煤炭这一资源优势,用到极致。作为资源型的城市,朔州的发展离不开煤炭,朔州的低碳转型也不能抛开这一根本”。

  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朔州是典型的能源型城市。全市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到了439亿吨,坐拥山西煤炭储量的六分之一。建市以来,朔州累计生产原煤11亿吨。2008年更是凭借1.18亿吨的煤炭产量,成为全国第二产煤大市。当地人这样向记者描述,“如果运煤专列首尾相接,可绕赤道7圈以上”。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朔州市煤炭探明储量约430亿吨,占全省的六分之一;煤系分布面积1603.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煤炭生产能力、洗选能力、发运能力均达到了2亿吨以上。2009年,生产原煤1 .3亿吨,比上年增长7.1%,产量居全省第一。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对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有了新的认识与定位。当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新的共识时,朔州这座“煤都”又“为煤所忧、为煤所困”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生态欠账多、产业结构单一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成为这座城市迈入新发展阶段的“门槛”。

  转型在所难免,朔州开始重新定位,探寻适合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年轻就是资本,就是活力。短短几年间,这座年仅20的城市在优化产业结构、寻求低碳技术创新、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方面都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2006年以来,朔州首先以安全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为方向,在煤炭资源整合上迈出了产业转型的重要一步。为了缓解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朔州市对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关小上大,引大联强,努力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对整合后保留下来的煤矿,朔州2007年提出了“四个70%”目标,即70%以上的煤矿与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和用煤大企业大集团合作,保证稳定销售;70%以上的煤矿机械化开采,实现根本安全;煤炭回采率达到70%以上,提高集约水平;煤炭洗选率达到70%以上,确保原煤增值。

  经过几年的升级改造,全市地方煤矿已由2006年的205座整合减缩到67座,单井生产规模由15万吨提高到131万吨,产能由3312万吨提高到8780万吨,加上中煤、同煤在当地的煤矿,全市煤炭生产能力、洗选能力、发运能力均达到2亿吨以上,位居全省第一。如今,当初的“四个70%”目标已基本实现,资源回收率在去年提高到了75%以上,洗选能力提高到1.1亿吨;陶瓷产业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全年可减少燃煤15.3万吨。电力产业以节能环保为核心,关闭和淘汰了耗能高的燃煤机组共58.2万千瓦;经过技术改造,燃煤机组耗煤量由每千瓦时380克下降为330克,每年节约标煤97万吨。通过这些措施,朔州在降低G D P能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至2009年间每年G D P能耗分别下降了6.39%,7.92%,7.7%。

  此外,为了改善了监管手段、提高了监管能力和安全水平,朔州市还投资了1亿多元,建起了煤矿瓦斯监测监控、产量监控、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系统。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多功能煤矿安全综合监控中心,将瓦斯、产量、考勤、视频四个监控系统整合为一个平台。去年,全市共生产原煤1.3亿吨,同比增长7.1%,产量居全省第一,因生产事故死亡4人,百万吨死亡率0 .0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1—5月,生产原煤6668.49万吨,同比增长52 .84%,没有发生死亡事故。到明年年底,85%以上的煤矿将实现机械化综采和现代化管理。

  围绕煤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是朔州“低碳”转型中的重要一环。除了有效的资源整合,朔州提出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坚持“一抓煤、二抓电、三抓新兴产业”的原则,旨在推动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

  朔州近年来大力发展煤炭洗选业,变输出原煤为输出洗精煤;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变地面输煤为空中输电;大力发展煤化工业,变原料输出为产品输出;大力推进废物开发利用,变废为宝,提高煤产品的综合利用率,打造煤炭生产———煤炭洗选———燃煤和矸石发电(煤化工)———电厂废弃物生产水泥和新型材料的循环经济链条。

  电力工业是朔州多元化产业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华北第一大火力发电厂集聚区,朔州拥有发电装机容量460多万千瓦,每年发电250亿度,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一。变输煤为输电,朔州在提升能源附加值上实现了突破。为节省煤炭运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增值水平,朔州一方面着力建设节能环保型燃煤电厂,大力发展新型清洁煤发电项目,一方面还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朔州古今谈

  朔州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西南端,南邻忻州,北接大同,西北与内蒙古交界,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

  在朔州这片土地上,承载者历史的变迁。早在两万八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峙峪“猎马人”就已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旧石器晚期文明,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朔州在唐尧时为冀州之城,虞舜时属并州,夏归荤育,商属下危,西周属北戎,春秋时为北狄所据,战国时为赵国所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筑城置马邑县,北齐设州延续到明清,民国初废州设朔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晋绥边区。新中国成立后,归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后,划归山西省雁北地区。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1993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又划入应县、右玉县、怀仁县,现辖两区四县。

  而在时间线索之上积淀着的是朔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孕育出无数智勇双全的将帅、聪颖卓越的志士和名垂青史的豪杰。李存勖、刘武周等5位皇帝,辽代兴宗皇后萧太后、宋仁宗皇后郭氏等5位皇后以及王家屏、高汝砺等13位宰相都诞生于此地。此外,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也出生于朔州,山西历史上14个文状元中,唐朝状元苑论、宋朝父子状元安德裕、安守亮;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和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恭……

  由于自古就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征战和交融的要塞,朔州有着浓郁的边塞文化。长期的金戈铁马,给朔州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古军事遗迹,如汉武帝北击匈奴的杀虎口、戍边屯军的广武古城堡、掩埋汉代屯军将士遗骸的汉墓群、宋代杨家将血战抗辽的“金沙滩”和象征华夏文明的内外长城等等。朔州也是民族融合之地,中原的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铸就了朔州人豪爽大气的性格。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隶属于朔州的雁门关作为长城要口之一,雁门关东西峻峭,中路盘旋崎岖,附近峰峦错耸,异常险要,为历代戍守的战略要地。在古代有“得雁门而得中原,失雁门而失天下”之说。自唐宋之后,雁门关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有“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之说。由此入中原,便可:从云中,入雁门,下太原;进而逼北京、扼西安。诚乃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也。据记载,古往今来,此处记录着从春秋战国到近代抗日战争,在雁门关发生过1000多起大大小小的战争。

  朔州还是座与佛有缘的城市,境内拥有全世界唯一的全木质结构的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释迦牟尼存世的两颗真身佛牙舍利,供奉在塔内。此外,朔城区内的崇福寺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它有着全国现存最大的、以罕见的减柱艺术筑就的金代建筑群。

  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沧桑,现如今的朔州已不再是当年的“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蜕变后的塞外朔州已然旧貌换新颜,胜似江南了。记者韦夏怡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