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污染地图数据库成污染企业“网络追杀令”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公益污染地图数据库成污染企业“网络追杀令” (2)

2010年08月20日 13:2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7年3月,一封“绿色选择”倡议书在全国各地的NGO组织中传阅,21家环保组织当年表示愿意参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活动,到目前已经有34家NGO参与。争取到与环保组织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网站的运营。

  影响力逐步扩大,找上门来的企业越来越多了。令马军欣慰的是,通过查询污染地图,使客户获悉供货商的环保信息,从而倒逼污染企业进行整改,这种调动市场力量促进环保的手法,成为网站的亮点。

  成效

  绿色选择供应链逼企业整改

  在中国水污染地图和空气污染地图数据库上,珠三角的“布点”尤其密集。

  今年4月26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之友等34家民间环保组织一起发布的《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长久以来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没有得到缓解,大量生产印刷线路板的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给当地河流、土壤和近海造成了严重污染。据称重金属超标率达到了60%,而这些企业长期以来给知名IT行业品牌供货。

  为此,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34家NGO点名提示29家国际知名IT品牌,重视其供货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金属排放问题,呼吁采取措施加强供应链环境管理,其中包括IBM、苹果、惠普、佳能等知名IT品牌。起初有8家品牌企业拒绝回应,后来环保NGO和一些热心消费者通过书面、电话以及会见等多种形式,与这些品牌进行沟通,8月11日全部品牌企业均给出了回应,并有近半回应积极或作出改善承诺。

  马军介绍,这得益于2008年8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了名为绿色选择联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企业将供应商的名单输入水污染地图中的搜索引擎,就可以马上发现自己的供应商是否存在政府查处的违规超标现象。

  在绿色选择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出后,沃尔玛公司、通用电气、耐克,以及香港的益达等大型企业也都积极地通过污染地图数据库,来管理和识别他们的供货商。

  虽然是NGO做的网站,要想撤除污染点,并不比官方来得容易。“整个审核过程都有NGO参与监督,提升了审核的透明度和公证性。最终审核结果需要经过绿色选择联盟的34家环保NGO共同审阅无异议之后,方可在污染地图上撤除。第三方的审核是使得违规企业自觉改善的强大保证”,参与审核之一的NGO“绿眼睛”广州办主任温美程深感赞同。

  障碍

  地方政府不支持利益方不信任

  与许多NGO组织一样,作为环保新生机构,如果取得政府支持推动无疑将减少许多阻力。这也是马军的数据库定位为以整合政府信息为主的原因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预想中顺利。

  马军对此最为感慨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为遭到记录的企业求情,说“某某企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希望撤出企业环境监管记录。部分企业的反应甚至更加激进,有些企业会因为交涉这些问题而大呼小叫,甚至软硬兼施,找到相关方面对网站施加压力或者试图用利益收买。

  面对不理解,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渐渐摸索出一套解决方案———“要让企业知道我们不是为了曝光而曝光,我们会提出一套解决方案,有方案企业就不会认为在搞针对”,先给企业一个解释说明造成污染的原因,再通过整改和审核,最终为企业在黑名单上除名。

  广东省社科院综合研究室研究员詹天庠教授认为,中国污染地图网站的成功,正说明官方渠道的信息披露不够齐全,缺乏一个平台。既然民间网站的运作比较成熟而且初具效果,不妨直接将这一块职能交由民间团体做方案,政府通过拨款给环保团体推动力,并建立服务表现监察制度保证推广效果,这样民间团体有资金保证运行,环保绿色理念也能很和谐地灌输入民生。(记者谢庆裕 实习生吴晓彭林菡尔)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