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补贴新政加速小车市场“弱肉强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节能补贴新政加速小车市场“弱肉强食”

2010年08月25日 1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金九银十,车商的幸福时光。但在今年秋季旺季,却已不是全行业集体狂欢的季节。车市正在外力影响下,开始上演“马太效应”,“外力”指政策影响力。

  8月17日,国家第二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目录公布。至此,两批共132款1.6L及其以下排量乘用车获得了3000元节能补贴。

  事实上,这一新政对于1.6L及其以下排量乘用车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在上半年1.6L及其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开始缩水的情况下,这一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缓解了车市的大旱。

  但是,这一新政却不是“普惠制”,而对补贴车型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必须通过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备案、获得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证书,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国家油耗标准低20%左右。事实上,入围车型的节能性获得了国家三部委的认可,这比厂家费尽口舌自我宣传,更具说服力。因此,这一新政的推出,也将加速车市销售的分野。毕竟,入围车型获得的不仅仅是3000元补贴,更重要是产品与品牌形象的名片。

  而对于小型车而言,这一“马太效应”尤为明显。以新嘉年华、新飞度等为主导的小型车中坚力量,将借助这张名片,不断吞噬那些未入围车型的市场份额。小型车“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即将上演。

  (1)“节能名片”令小型车“一箭双雕”

  在两批入围节能补贴名单的车型中,并不是小型车的天下,入围的小型车仍旧以目前市场主流车型为主。这其中包括了新嘉年华、新飞度、乐风等。而一些车型如雅力士、马自达2、标致206等仍旧未见身影。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小型车未必完全都是节能车。只有拥有先进技术的车型,也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例如,新嘉年华拥有6.0-6.7L/100KM的综合工况油耗,其出色燃油经济性能更多是植根于其整车的设计理念。从产品开发之初,提供出色燃油经济性的策略始终贯穿于新嘉年华的研发设计中。它的低油耗,源自多项节油技术的运用,比如采用了先进的全铝合金的DURATEC反置式全铝发动机,重量轻、效率高,实现了高性能和低油耗的完美融合;动感设计理念的运用,不仅令新嘉年华的外观看起来时尚,有活力,流线型的设计风格更使新嘉年华的风阻系数大幅度降低,同时也降低了风阻造成的燃油消耗。同时,超高强度钢材的广泛应用不但造就了新嘉年华固若金汤的车身,也降低了车身重量,在实现安全性能的同时,兼顾了燃油经济性。

  成为入围车型,对于为数不多的小型车而言,它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享受3000元补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车型获得了权威的国家部委颁发的“节能名片”。在这个愈加讲究节能与低碳的购车环境下,入围车型凭借“节能名片”而“地位大涨”,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通过这张“节能名片”,消费者不但在购买时获得了3000元的实惠,而且能够立即辨析出哪些小型车燃油经济性出色,值得出手购买。国家政策的“有形之手”,在小型车市场将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毫无疑问,这张“节能名片”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大车企对旗下车型尤其是小型车营销的重点。毕竟,这张名片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同时也加速了小型车市场的分化。对于超过一半未入围节能补贴名单的小型车而言,它们在那些入围车型面前,无论从优惠角度还是技术营销角度都黯然失色。

  (2)“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而在政策外力的基础上,小型车市场“马太效应”还因厂家的营销而进一步显现。为了进一步撬动小型车市场,不少龙头车企为小型车消费者量身定制了购买方案。例如,长安福特与福特金融合力推出“低首付,零利率”系列金融方案,最低首付仅为16800元,为嘉年华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优惠和购车方式。

  事实上,像新嘉年华这类时尚小车的目标消费者是伴随着手机和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独立、有个性、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有可能刚结婚,马上要生子,经济负担比较大;也有可能是月光族,没有太多的储蓄。但他们也依然会被新嘉年华等时尚车型的“惊艳”所感染、打动,拥有一辆自己的爱车是他们的愿望。那么,这套金融方案将进一步释放潜在的消费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型车市场,越是综合实力强大龙头车企,越有能力推出譬如新嘉年华“低首付,零利率”的各类营销方案。而越是龙头车企,其小车入围节能补贴的车型就越多,获得“节能名片”的机会越大。

  因此,在“节能名片”以及各类营销方案的助力下,类似新嘉年华等领跑车型,在小型车市场愈加有望进一步攻城掠寨,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至此,小型车市场“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在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小车市场不再是集体狂欢,而将是强者更强,新一轮的弱肉强食将上演。 (记者沈则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