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核电加速 或破解铀资源短缺和核废料难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四代核电加速 或破解铀资源短缺和核废料难题(2)

2010年09月07日 15:56 来源:能源杂志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破解铀资源难题

  核电尽管清洁、高效,但是其主要燃料——铀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核电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随着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这一难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目前,在核电站中广泛应用的压水堆(如我国的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堆型)对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只有约1%,“而在快堆状态下,铀资源利用率理论上可达到100%,扣除损耗也能有60%—70%,也就是说,快堆的铀资源使用率比热堆可以提高至少60倍。”徐銤说。

  由于压水堆只烧掉了其燃料的1%,最后有大量的核废料产出,“而在快堆状态下,大部分废料可以作为快堆的燃料使用,因此大幅度提高了天然铀的使用率。”叶奇蓁表示。

  按照现有的压水堆技术,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60年消耗1万吨天然铀。以我国91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计算,目前我国每年消耗天然铀在1500吨左右。

  而近期报道称,目前我国的铀矿年产能为1040吨,产量只有750吨,而按照国内核电站投资建设增长趋势,预计2015年我国产需缺口将超过1万吨,到2030年更将高达近3万吨。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铀资源的前景也不太乐观。据徐銤透露,目前全球130美元/公斤之下能够开采的铀资源仅为530万吨,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天然铀仅仅能够供应530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使用60年,而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100万千瓦的核电站为372座。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铀资源短缺问题已迫在眉睫。

  快堆技术的发展,使铀资源短缺问题变得不再迫切。“打个比方,如果说现在热推条件下天然铀能够使用100年的话,利用快堆就可以使用6-7千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赵志祥说,“通过使用快堆,我们国家可以在千年的时间尺度上解决我们的核能发展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快堆能够提高天然铀的使用率,还使得很多贫矿具有了开采价值,这将使世界可采铀资源增加上千倍。专家预计,以目前探明的天然铀储量推测,快堆的使用可使铀资源可持续利用3000年以上。

  事实上,快堆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在国际上进行了示范运用。徐銤介绍说,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快堆有5座,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是俄罗斯BH-600核电站,从1980年至今,这座快堆核电站的铀资源平均利用率达到了74%,而且运行平稳。

  废料不再被抛弃

  快堆技术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高天然铀的使用率,主要原因在于快堆状态下,核废料能够作为燃料重新使用。这在解决燃料问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核废料的污染问题。

  “现在使用的二代压水堆技术,只是利用了整个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快堆则把整个产业链闭合了起来,形成了循环经济,这样就使得经济更加优化,环境更加友好。”叶奇蓁表示。

  尽管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但核废料的处理却是一个令全球头疼的问题。徐銤介绍说,压水堆产生出来的核废料不仅量大,而且放射性强,如果直接进行地质处置,耗资极其惊人。据介绍,压水堆核废料的放射性一般会延续300—400万年,保存不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尽管目前由于核电规模小还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但在国际上已经招致反核人士的强烈抨击。随着未来全球核电的大发展,放射性物质会越来越多,核废料的处置问题必然无法回避。

  快堆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相比压水堆,快堆产生的核废料非常少,废料的一部分作为燃料被再次燃烧掉了,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其辐射性,压水堆产生的废料,经过200—300年就能够达到与天然铀一样的放射水平,对其加以储存就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徐銤说。

  快堆技术既能节约燃料,又可以减少污染,可以说一举两得。因此,中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雷增光满怀信心地表示,“快堆是集团公司核电发展的未来,是集团抢占核电发展战略制高点、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体现。”

  但快堆的临界只是一个开始,徐銤预计到2030年,快堆技术在我国才能实现商业化运用。而在2030年之前的20年间,还有非常艰辛的工作等着他和他的同事们。“这20年间,需要加大科研力量,至少增加3倍以上的技术人员,要达到工业规模的快堆运行,保证未来的快堆能够达到第四代核电发展水平,还需要研究设备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加强对材料、工艺方面的研究等。”徐銤表示。记者 王高峰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