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共自行车办成公共福利的典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把公共自行车办成公共福利的典范

2010年09月14日 10:57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公共自行车曾是异国他乡的一幅美丽图画,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城市的现实风景。我相信,不光是经常骑用的人有份好心情,市民们看到满街跑的绿色自行车,也会有一种亲近的感觉。这毕竟是涉及所有普通市民的一种公共福利,是城市生活品质的一部分。

  时间一长,问题也会逐渐有所反映。比如,车况不好,影响骑用。有的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有的车,刹车失灵造成安全隐患;有的车,经常掉链子把人搁在半路上。比如,服务有待规范。有些服务站的管理员,经常随心所欲关门溜号,让你借车借不了还车还不上。比如,经常看到服务站不能借的故障车多于能借的车,让借车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负责经营的公司有压力是可以理解的。公共自行车对市民是免费的,但营运是要产生费用的,维修及配件更换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支付。服务机制的调整完善,也需要时间摸索与总结。但市民对公共自行车问题的反映与期待,其实也是爱之愈深、求之愈苛,经营者不必有负担而应引为动力。

  分析问题的时候,有人指出市民素质是一道坎。粗暴使用,乱摔乱打,不思爱惜,这道坎迈不过去,就会大大增加这项公共福利持续推广的成本与难度。这或许是问题之一,但我想,还未严重到普遍性的程度。对公共自行车不思爱惜的人有,可要说借来一辆存心乱摔乱打,这样的人恐怕万中无一。

  市民的问题,至多是对一项来得太快的公共福利心理准备不足,有点吃大户的喜形于色;还来不及考虑作为现代城市公民,享受公共福利是一种日常权利,而对公共福利心怀感恩而尽心珍惜爱护,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与义务。简而言之,在享用公共自行车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当思来之不易,施以爱护之举。

  负责运作的公司更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完善提高的方向。以我粗浅的观察,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自行车质量必须引起重视。故障多、维修量大,绝大部分不是使用粗暴所致,而是自行车本身质量问题造成的。一定要考虑武汉的气候特点与使用频率高的需要,进行适宜的产品质量匹配。我们已经看到,几乎所有的塑质车铃都不响了,车篓也是十有九烂;经常掉链子,只因风吹雨打易生锈,换上全链罩就会有改观;车胎易损,肯定是质量低劣,优劣之使用年限可以相差几倍;车锁使用不方便,就应考虑更实用的设计。当然,这有成本费用问题,但也要看账怎么算。公共福利品的质量,不仅关乎使用者的感受与评价,更直接影响公共福利的品质与信誉。

  整合维修力量,提高维修效率,最大限度保障车辆在用率。3万辆的规模,少不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维修队伍,及时检修各站点的故障车;简单的故障排除与简易维护,也可要求站点管理员负责完成;还可为各站点配备简单的工具,扳手、起子、打气筒,为愿意自己动手的借车者提供方便;建议为此筹划志愿者活动,让有修车一技之长的人为这项公益服务出力。

  提升服务质量,让用车者称心如意。强化站点管理,规范服务职责;布点要相对均衡,尽量避免有的站无车可借,有的站无人借车;违章罚款似与免费公益不符,宜用锁卡禁借的方式予以劝戒;扩充加盟资金,适时增添、更新车辆;考虑适当的办法让外地人也能用车,以体现城市的亲和力。

  好事多磨。一是磨炼执着与毅力,二是磨合思路与智慧。我相信,公司、市民、政府携手努力,公共自行车一定能办成公益福利的典范。

大林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