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机制遭受质疑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成品油定价机制遭受质疑 (2)

2010年09月14日 11: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市场调整窗口时间过长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认为,从2009年5月我国实施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关联性进一步增强,与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更加紧密。但是同时,新的价格机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是成品油价格22天的调整周期太长,使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往往滞后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容易错过调价时间。另外,4%的价格平均移动幅度过大,无法明显反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波动频率,也容易造成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步伐的滞后。

  目前国内原油出厂价完全由企业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月进行调整。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价、成品油价格却不提,或原油降价、成品油却不降的情况出现,炼油生产企业原油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不利于产销衔接。

  其次,现行成品油定价体制下,炼油工业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而无法实现应有利润,同时国内消费者也无法在成品油消费中获得优惠,抑制了成品油消费,不利于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底实行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国际油价从每桶45美元左右升至今年8月中旬的76美元左右,累计涨幅近70%。而同期国内油价经过六升四降共10次调价,累计涨幅不超过30%。

  从中石油、中石化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可以看到,与勘探和开采业绩大幅增加相反的是,两大巨头炼油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盈利下降。其中,中石油炼油板块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54.58亿元,比上年同期171.92亿元降低68.3%;中石化炼油事业部实现经营收益57亿元,同比降低71.4%。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炼化板块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上升、炼油盈利空间下降所致。而这其中,22天的窗口周期过长造成的成品油零售价调整不及时以及调整幅度不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由于22天的窗口周期过长,国内油价真正调整往往已是一月之后,期间市场形成的调价预期容易带来囤积居奇的行为,反而与成品油定价机制稳定市场的目的大相径庭。

  除此之外,国际市场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国内市场,按其确定国内油价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真正需求,既误导生产,也影响销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