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大做强绿色产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如何做大做强绿色产业?

2010年09月17日 11: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经过充分酝酿后,最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终名单终于公之于众。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有幸成为业界“宠儿”。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占据了大半江山,备受各方关注。无疑,绿色产业是孕育着极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对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选择,更关系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为应对环境和能源危机,许多发达国家现在纷纷推出了被称为“绿色新政”的措施,这大大刺激了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经济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形式之一。为顺应这种大趋势,把握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我国特意将节能环保、新能源为主的绿色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予大力扶持和培育,自有其深意所在。

  目前,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正在为世界绿色经济发展做着重要贡献,绿色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依然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是我们必须要予以面对的战略性问题。

  笔者以为,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战略新兴产业,要想加快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必须加快构筑政策、法规的支撑体系,最关键要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尽快创造一个公平的同时充满活力和竞争的市场环境。

  目前,为力争在开发新能源汽车方面抢占先机,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在通过消费者购车补贴、政府采购、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那么对于中国的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绿色产业而言,同样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这无可置疑。

  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依然是融资难问题。许多年轻创业者缺的不是绿色技术,而是绿色资金。没有信贷资金的扶持,拥有高新绿色技术的他们根本无法将绿色产业规模化、市场化。所以首先应该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相关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以突破目前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

  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要对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实行低税负的扶持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参与到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投资中,促使绿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英利公司等民营企业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内强劲的发展势头,以事实证明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大量参与到绿色产业中来,将大大增加绿色产业的活力。

  另外,绿色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涉及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的各种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依然没有完全确立,这导致市场“各自为政”,不利于绿色产品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所以,政府必须主导建立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只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业“游戏规则”,才能让绿色产业健康发展下去。

  此外,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国际相关交流与合作。要善于根据我国国情,将国外先进的适合我们的绿色技术、低碳技术和相应产业制度引入进来,促进我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当然,也要善于把我们自己的绿色技术、低碳技术成果以及相关制度积极地“推销”到国内外,并形成产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低碳技术及制度“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成立相关产品和行业的专家委员会,对到底哪些是真正代表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技术及制度做出权威的评估和判断,以利于绿色、低碳技术和制度的推广和应用。

  当然,政府在绿色产业发展中应作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增设多个国家级实验室,推动重大技术的联合攻关和产业化;比如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的配套设施的建设,以促进绿色产品的市场化;比如尽快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利于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等等。

  总而言之,政府必须发挥在绿色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务必要充分认识到绿色新兴产业的战略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划,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有特色的绿色产业相关规划,以引导相关绿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力求取得重大突破,努力实现其产业化和规模化。(冯兴)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