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煤荒需发展现代流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解煤荒需发展现代流通

2010年09月20日 09:4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来“煤荒”频现,建设煤炭储备基地的呼声越来越强,以至于国家规划尚未出台,各种力量推动的煤炭储备基地项目就纷纷“试水”。可以说,是煤炭市场催生了这一新业态,这表明我国煤炭市场化正在深入推进,值得高兴。

  观察屡屡发生的“煤荒”,发现它们多发生在恶劣天气或突发事件时期,看似不可预见、不可掌控,实则背后有必然原因。首先,我国的煤炭主要产地在西部、用户在东部的分布特征,导致我国煤炭供需衔接成本较高。其次,相对于快速增长的煤炭转运需求,我国铁路运力相对不足。三是我国煤炭产地分散、生产主体分散,市场对接能力差。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供应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不高,老天爷一变脸,煤炭市场就抖三抖。

  解决“煤荒”,当然要建立煤炭储备。有了煤炭储备基地这个“蓄水池”,既可调节供需,又能优化产、运、需衔接。但仅此一步远远不够。打造现代化煤炭流通体系,通过优化市场渠道和手段去资源配置,才是提高煤炭市场流通效率、避免“煤荒”的治本之道。

  煤炭行业十几年前就走上市场化道路,迄今仍是我国传统能源领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然而,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煤炭市场的现代供应链体系一直没有建立,不仅在传统的产、运、销等物流环节存在不通畅、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现代市场流通的标志——资金流、信息流发展更为缓慢。煤炭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煤炭的产、运、需要能得到优质高效的衔接,必须有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支撑。针对我国巨大而分散的煤炭生产及其消费现状,市场急需搭建一个充分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融资和交易平台,尽可能避免交易的盲目性并且降低交易成本。

  我们高兴地看到,煤炭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概念已经被部分企业关注并认识,尤其是部分涉足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的企业主动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者有机融合,提出了构建现代煤炭供应链平台的构想。不管这一构想是出于企业盈利,还是出于社会责任考虑,都是把煤炭市场的发展用力向前推了一大步。鲍 丹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