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低碳出行的烦恼 低碳出行何其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记者亲历低碳出行的烦恼 低碳出行何其难

2010年10月13日 11:5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庆节期间,记者在兰州市骑自行车去参加一个朋友聚会,体验了一番由于城市规划和管理不足给“骑车族”带来的种种烦恼。

  10月5日,恰逢记者的汽车尾号被列入限行之列。朋友聚会的宾馆有6公里的距离,想想刚好是节假日,如果早点出发,就能按时到达。况且现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骑自行车出行又健康又环保,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记者把自己几年前购买的一辆自行车找出来,擦去上面的灰尘,骑着上路了。等到走在路上记者才发现,现在“骑车族”面临着怎样的尴尬。

  刚出门不远,记者就进入了城市的主干道,在这条马路上,记者观察很长时间却弄不清楚自行车应该走在哪条道上。马路中央的双向六车道机动车道车水马龙,马路两边被隔离带隔开的自行车道上,居然也是出租车、私家车车来车往。

  出租车还经常驶入自行车道随意上下乘客,排在后面的私家车不停地鸣号催促。记者刚刚提心吊胆地进入自行车道,一辆私家车就鸣着号从身边呼啸而过,吓出记者一身冷汗。身边两位推着自行车的老人边走边回头对记者说:“小伙子,在这条路上我看你还是不要骑了,我们每天早上买菜都要走这条路,都是推着车走过去的,现在开汽车的人都太疯了!”

  几分钟后,记者通过一条新建的马路。这条马路上根本就没有划分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尽管路口有交警指挥,但来来往往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基本上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挤成一团。记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汽车的缝隙中穿行而过。在记者所经过的几个十字路口,地面上原本应该有的自行车等候区也没有明显标志。

  30分钟后记者赶到宾馆,却遭遇了另一个尴尬:自行车根本没地方停放。在宾馆附近方圆两公里,记者居然没找到一个自行车存放处,原来仅有的一个自行车寄存处也刚刚变身成一个小型停车场。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