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山西大同首推"矿井游" 七年仅七万人参观(图) (4)

2010年11月11日 09:2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相关部门:

  转型有代价,但没有退路

  然而,成也煤,败也煤。如今,大同面临着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威胁,甚至到了“矿竭城衰”的境地。目前,大同优质侏罗纪煤炭储量仅20多亿吨,按各类煤矿平均不到50%的回采率,以目前的年均近1亿吨的开采量计算,侏罗纪煤开采期也就10年。目前,大同煤矿相继转入石炭二叠纪煤层的开采,但这种危机更加令人担忧。煤矸石积存对大同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环境造成破坏。“煤炭依存症”致使国内煤炭价格稍有波动,大同就会“感冒”。

  据统计,截至2007年,大同每年渗漏地下水2000万吨,全市市区地下水开采已达2亿立方米,超采面积398平方公里,市区完全位于超采区,地下水降落漏斗总面积94.4平方公里……

  “如果不尽快培育接替产业,就会发生‘矿竭城衰’的灾难性后果。尽管转型过程中有阵痛,有代价,但我们没有退路,必须推动经济转型。晋华宫矿的探索很有意义。我们支持一些企业大胆尝试转型,也为整个大同的城市转型进行探索。”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体验“地心游”:

  钻入360米地下

  3小时漆黑之旅

  在300多米深的矿井下旅游到底是怎样一番情形?是否真的不安全?记者近日实地体验了一番“地心之旅”。

  在更衣室,工作人员给记者拿出一套工作服。记者俨然一副矿工装扮: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着蓝色工作服,腰间挂着自救器,手提矿灯,脚着水靴。“必须穿我们的工作服,化纤衣服不能进入地下,容易发生摩擦导致燃烧”,导游解释说:“自救器里面有活性炭,可以保证30~60分钟的新鲜空气,为逃生和呼救赢得时间。”

  随后,记者进入罐笼,直“钻”地下。只感觉周围黑魆魆的一片,只有手持的矿灯发出微弱的黄光。约1分半钟后,记者便已进入360米深的煤矿地下。在井下入口处,记者看到一个煤矿工作面,几名采煤工人正操作着机器忙碌地采煤,黝黑的煤粉在他们脸上放着光。约莫等了10分钟,记者坐上了矿车。只见矿车行驶的轨道有两车道,整个煤矿的巷道约宽5米,巷道内一片漆黑,两侧都是黝黑的煤层。15分钟后,前方传来一道亮光,记者到达了供游客参观的采煤工作面。

  进入工作面,记者明显感到冷风嗖嗖。“为了防止瓦斯聚集,我们每个工作面都安装了瓦斯抽风机。”张发说。继续前行约200米,监测瓦斯的电子监控屏幕上醒目地显示出最新的瓦斯浓度:0.1%。“空气中瓦斯浓度达到12%以上才会发生爆炸”,随行的导游告诉记者。大约又走了100米,记者发现,头顶上的煤井突然多出不少橘黄色热水袋一样的装置。“你头顶的水袋叫隔爆袋,一旦发生瓦斯爆炸,冲击波就会击破水袋,防止煤层爆炸。”导游说。

  井下探秘游最精华的地方在煤炭开采史演示。一组皮肤黝黑的挖煤工人肩挑背扛煤块的雕塑拉开了展示区的帷幕。全长1000多米的展示区,将过去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综采和今天最先进的综合掘进六种不同采煤方法展现出来。经采煤职工现场演示,重现了不同采煤时期不同设备的采煤过程,让人清楚地了解到各时期的采煤方法及煤炭开采史。

  “你看,上世纪60年代的普采,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顶层的煤层很容易塌方。当时矿工们就是在拿命冒险。现在采煤已经有了液压支架,安全得很。”导游说。

  “地心之旅”的另外一大看点是看侏罗纪煤系陷落柱、断层等罕见的煤炭地质奇观。借着矿灯的灯光,导游指着井下一处黑、黄、灰多种颜色的煤层交错的断层告诉记者:“晋华宫矿是距今1.4亿年之久的侏罗纪煤系,这在国内都是少见的,在这里还能看到昆虫化石。”

  “我们现在的生产工作面就是以前矿工们挖煤的地方。他们每天要先下到300米深的井下,再乘1个多小时的电车,爬上150米的斜井,还要走2000米以上的盘区巷道和1700多米的生产工作面巷道才能到达生产工作面,每天光来回就需要几个小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导游说,地下探秘游的另一作用是让游客体验煤矿工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

  3个小时后,记者终于从360米的地下回到地上。告别黑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