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低碳社会:全社会消费观念亟待转变

2010年12月06日 09:3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似乎在二十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对于社会资源的节约和节制,当时一些国家都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正在逐步崛起,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让一些具有远见的人士开始忧心起来。

  《京都议定书》的使命

  时间追溯到1997年,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将减排规定为发达国家必须履行的限时性义务。

  《京都议定书》最根本的是量化指标,即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

  十几年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协议,且不说它的实际效果如何,它给人们带来的低碳意识上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

  在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且对这一概念作了说明,低碳经济是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的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表述开启了人类在现阶段的共同努力,它将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起来,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由原本水火不容的矛盾层面转化成相互促进的协调层面。

  尽管在国际上,关于低碳的问题一度争吵不休,并且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为了减排的指标明争暗斗了多个轮回,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必须明白现今时刻的重要性,并因此作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改变。

  第二产业的压力

  以中国为例,中国目前的经济主体是第二产业,即能源消费主要部门是工业,而中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特别是环境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加重了中国经济高碳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9~2008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70%,其中钢铁、水泥、采掘、化工、建材、电力等主要高能耗产业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二。

  这一数据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提能增效已成为中国各行各业当前的主要任务。

  但是,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建筑及居民生活用能较大,已占总能耗的20.7%。现全国城乡民用建筑约400亿平方米每建成1平方米房屋约释放0.8吨二氧化碳。

  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持续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全国建筑用能将比2004年增加2.5亿吨标煤和5800-6300亿度电,同时中国建筑和国外建筑相比保温能力较差,能量损失大。

  曾经就有专家建议对居民取暖采用分户计量收费、地热取暖、太阳能蓄热、补贴双层玻璃用户等措施;装修时使用纤维板等节能性材料;建房使用隔热空心保温砖等。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