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应用 光伏产业出路在国内市场(2)

2010年12月07日 14: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表示,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正逐步推动太阳能发电成本的降低,但目前,全球光伏产业仍然是依靠政府政策扶持的产业。光伏产业的全球博弈归根到底是各国在技术与政策方面的博弈。就各国提供的上网电价政策来看,欧美国家为主体。

  参展厂商普遍认为,国内现在对太阳能的鼓励政策还远远不及风电、核电。风电每年50%以上的市场规模扩张,就是基于国内风电场的快速开发。而国内太阳能电池销量的倍增,则主要依赖于欧洲地区的需求。

  在中国,尽管政府已推出了预计补贴总额在100亿元左右的“金太阳工程”、“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政策,但这些项目还只局限于示范工程。由于项目较少,还可能促使各投资方不顾成本的折价竞标,从而带来两方面的不利:一是使政府误以为中国不需要进行补贴,光伏产业就可以立刻启动,未来想期待更多的财政支持将会举步维艰;其次,一些项目或为寻求成本节约而偷工减料,这反而会让政府在今后发放项目上更加慎重。

  尚德为何要建“打假办”

  加强自律,在成本技术上体现优势

  “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太小,除了成本问题外,另一方面,也在于我们行业本身还不够强大。假设现在把全国5%的电力市场交给我们,我们也无力承担。”施正荣说。

  在施正荣看来,要开拓国内市场,整个光伏行业应自律自强。比如,国内有不少小企业冒充尚德品牌,尚德被逼成立“打假办”,今年专门花了200万美元打假。正是这些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进入了光伏产业,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假象。

  令人忧心的还有,中国企业在盲目追求产业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了技术的进步。比如说,同类型的电池组件,由于在华成本较低,美欧等当地厂商将会在各自地盘联手,通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其他方式来打击中国产品的出口。

  而中国假设没有成本适中且技术领先的高端电池,未来美欧等当地生产商也会选择将其生产线全部搬迁到中国,届时中国企业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而且,中国的光伏设备生产也极为落后。据了解,膜电池领域中,一种沉积在玻璃板上形成硅基半导体层的透明导电氧化物、专用微晶反应室目前都是从国外进口。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目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国际上对中国光伏产品有反倾销倾向、美元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等等。但这个产业发展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光伏产业的蛋糕有多大,说实话,我们也很难预测。”与会专家们说,“5年前我们预计,到2010年江苏光伏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但现在,已经达到了近3000亿元。”对于江苏来说,发展光伏这一清洁能源正当其时。尽快从光伏产品制造大省走向应用大省,是光伏产业做得更大、更强的关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