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石元春: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导是大趋势(3)

2010年12月09日 08:43 来源:科学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绿色气田是指能替代天然气的产业沼气原料生产基地。仅三片气田的年产出潜力即有830亿立方米沼气或700亿立方米天然气,它们是:

  ——加工业有机排放物绿色气田,主要有两广地区的废糖蜜、淀粉加工高COD废水等;

  ——大型养殖场绿色气田;

  ——大城市与周边有机垃圾及污水绿色气田。

  在建设绿色“三田”上,对兼有环保功能的农林及加工业有机废弃物利用无异议,但开发宜农后备荒地和宜林荒山荒坡是否会引起生态恶化呢?是的,过去曾经有过,但以现在的理念、技术和政府管理水平,不仅不会恶化生态,还可以使受损生态得以修复与重建。现在国家那么缺油少气,能源安全形势那么严峻,为什么不能启用这些储备性土地去建绿色“三田”?资本不流通是“死钱”,该用的地不用就是“废地”。为什么不能为农民栽种出这一片片的“摇钱树林”呢?

  任何加工工业都需要有原料生产系统的支撑,火电厂需要采煤业支撑、冶金业需要采矿业支撑、石化业需要采油业支撑,当然,转化绿色电力、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天然气也是需要原料生产系统,即绿色“三田”支撑的,这是大工业生产的分工。道理虽然简单,但是前者的原料生产与加工生产两头都在工业系统,人们熟悉和习惯了,而生物质能源的加工生产在工业系统,原料生产在农业系统,人们对它不熟悉不适应。为什么国家不能像开煤矿和钻石油一样地投资建一批大型的绿色煤田、绿色油田和绿色气田呢?发展新产业需要新观念新行动。

  当前我国发展经济中的第一要务是扩大内需,如果从每年约1万亿元的购油款中拿出一小部分用于建设本土绿色“三田”及生物质能源的转化加工企业群,可以培育出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从土地和农民,农林废弃物和非粮能源植物,原料生产和加工转化,机械制造和储藏运输,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等,是多么长的一个链条,可以提供多少的工作岗位啊!巴西的甘蔗乙醇生产可以带动农业、机械制造、化工、汽车等13种行业;石油工业每提供1个工作岗位计,水电和煤炭可提供3~4个,而乙醇产业可以提供152个;每提供一个工作岗位,乙醇产业的投资额是1.1万美元,而消费品、汽车、冶金和石油化工分别是4.4万、9.1万、14.5万和22.0万美元。生物质能源是个投资、提供就业岗位多和带动面广的产业,这也是风能和太阳能所不能及的。

  建议国家对建设本土绿色“三田”有个长眼光和大战略,在“十二五”规划中开始谋划。

  中国生物质能源企业已经“破土出茧”

  “十二五”期间,一批民营生物质能源企业在艰难条件下破土而出了,它们不是传统的能源产业和制造业,而是新型的农工联合型企业。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2004年自丹麦引进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过程,已经是技术世界先进和设备可以全部国产化,特别是创造了适合华北粮食主产区田间秸秆收集储运的机械化系列和已建立起与农民合作机制。截至2009年8月,该公司已建成类似生物质发电厂的项目20个,在建项目10个,总装机容量达420MW,年消耗秸秆400万~450万吨秸秆,农民新增收入8亿~9亿元,2009年的发电量为30亿千瓦时。

  武汉凯迪公司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先后在湖北、湖南等5省建成14座生物质热电厂,替代15万吨标煤,发电27亿千瓦时和减排二氧化碳330万吨,农民增收7.5亿元和获得4.5万个工作岗位。二期工程计划建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的100个生物质热电项目,替代标煤1500万吨和减排二氧化碳3000万吨,为农民年增收60亿元和获得40万个岗位。

  一位房地产商为回报社会,2005年开始自筹资金到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种沙柳治沙,利用“平茬”下来的沙柳枝条(成年沙柳必须每三四年割除地上部分才能生长旺盛)建了一座生物质发电厂。在治理2万公顷沙地的同时,年发电1.8亿度和减排20万吨二氧化碳,当地农牧民得到了7000多万元现金收入和7000多个劳动岗位,做到治沙与绿能双赢。这个毛乌素生物质发电公司今年又利用烟筒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在塑料大棚里种养微藻成功,他们叫沙柳治沙固碳、发电减碳和微藻捕碳的“三碳”经济。这个“三碳”模式将于2011年在浑善达克沙地复制两个。

  全国投入使用的生物质压缩成型设备近千台,但年产颗粒燃料不到30万吨,一个主要原因是市场定位没解决好。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公司利用长白山林区弃置的枝丫材压制成颗粒,运到周边乡镇和长春市吉隆坡酒店替代煤炭和石油供暖,减排和降低供暖费用效果突出。2008年供暖面积8万平方米,随着吉林省投资公司的介入和在全省推开,2010年的供暖面积达80万平方米。山东百川同创公司研制的生物质裂解气化供热技术进入产业化后,2010年设备销售产值近1亿元。

  在产业沼气战线,北京德青源鸡场日处理鸡粪212吨和产沼气1.9万立方米,发电能力1.6MW和年减排8万吨CO2,2009年开始稳定向电网供电;山东民和牧业公司日处理鸡粪300吨和产沼气2.7万立方米,发电能力3MW和年减排9万吨CO2,这两个养鸡场将于2011年投产经纯化压缩的车用沼气。广西武鸣县安宁公司处理木薯淀粉加工的高COD废水,日产沼气2万立方米,沼气纯化装置即将运行;南宁市正在策划一个日产40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的大型CBG项目。安阳贞元集团在河南安阳、海南神州新能源公司在海南的大型车用生物天然气工程也将先后投产。中国的产业沼气正蓄势待发。

  可惜液体生物燃料方面乏善可陈。“十五”期间建成4座陈化粮乙醇厂后,考虑到国家粮食安全,正确地叫停粮食乙醇和鼓励发展非粮乙醇。可是2006年下发的依靠大型央企的一纸文件后,仅新建了一个由中粮建在广西的木薯燃料乙醇厂,一批当时生机勃勃的民营非粮乙醇中小企业都被封杀在摇篮里了,情形很惨。

  “十一五”期间孕育了我国第一批脱颖而出的生物质能源企业,固体、液体和气体生物燃料的产业化技术和生产、国产装备和企业经营渐趋成熟。建议“十二五”规划中加大对它们的政策扶持力度,给它们一个更加宽松的成长和扩张环境,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关于对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质疑与答疑

  对生物质能源的一个最大质疑或误会就是怕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这都是简单类比美国玉米乙醇造成的。上面谈到那么多种的固体生物燃料会影响粮食安全吗?绝对不会!生产产业沼气会影响粮食安全吗?绝对不会!非粮乙醇和生物柴油会影响粮食安全吗?也不会!发展生物燃料可走的路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在所谓的粮食安全问题上纠缠不清呢?也许有人说,薯类和甜高粱也是粮食,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薯类和高粱从来就是生产淀粉和酒的工业原料和饲料而不是人的口粮,再说它们只是种在那些种不了粮食的低质土地上,加工后的废渣仍可作为饲料和肥料。所谓的影响粮食安全是一种误解,如果有所涉及也是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和管理解决的,切不可一叶障目和因噎废食。

  质疑之二是发展生物燃料会不会引起作物秸秆和薯类甜高粱等原料的价格上涨。随着社会需求和商品价格而调整原料价格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哪种商品和原料都是如此。使毫无或经济价值很低的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无害化、资源化和增值化有什么不好?再说,在需求旺盛和附加值较高的能源产品拉动下,合理提高薯类和甜高粱等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有什么不好?

  质疑之三是国家的补贴多了。这应当是指目前对100多万吨粮食乙醇而言,因为对成型燃料和产业沼气至今还没有国家补助政策,对生物质发电的补助也低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国家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减排,扶持与补贴是正常和必要的,各国都是如此,且力度要大得多。如果说国家对风能和太阳能的补贴给的只是企业,那么生物质发电和燃料乙醇成本中原料占六七成,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实际上是转移支付给了农民。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这种补贴方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培育了农村工业,既有“鱼”又有“渔”,何乐而不为!

  质疑之四,生物质能源的技术不成熟。上节已经用事实和实证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的生物质能源技术与国外差距并不大,且自主性强,装备国产化程度高。相反,风能和太阳能的核心技术与材料多被国外少数大公司垄断。至于生物质原料分散和能源密度低的不足也是可以通过成型燃料和分布式布局解决的。

  生物质能源于国于农的意义如此重大和深远,产业优势又如此突出,其不足也是技术性的和可以解决的,我们应当摒弃误解与偏见,让它为国家和农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十二五”目标及政策建议

  “十二五”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应为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部分。经统一换算为标煤后,该《规划》提出的2020年发展目标中,生物质能、小水电、风电、太阳能和地热分别为299万、100万、21万、37万和12万吨标煤,分别占43%、33%、7%、13%和4%,体现了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导的思想。但是“十一五”期间没有认真执行《规划》精神和完成生物质能源的2010年各项指标,加重了“十二五”期间的任务。

  如按2020年生物质能源各项规划指标的40%和60%分别提出2015年目标的AB两个方案,其相关数据列入了下表。表中看出,无论是A方案或B方案,非粮乙醇和成型燃料的“十二五”任务都很繁重,需要有专项计划和得力措施才可能完成。建议沼气规划中将产业沼气独立出来,作为“替代天然气专项计划”提出。

  以上诸节阐述了对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有关指导思想和战略建议,有关政策性的建议如下。

  首先,我国油气资源极缺,需求、缺口以及进口依存度猛增,建议在增加进口以应急需的基础上,加大石油和天然气替代进程,“十二五”规划中可安排“加快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和产业沼气专项(或重点工程)”。

  其次,鉴于生物质原料的分散性,宜发展中小规模及分布式布局的加工厂,建议发挥民营中小企业的优势和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大型央企国企拥有资金与技术优势,建议与国家绿色“三田”建设计划结合,总体规模与分布式布局相结合,原料生产与地方和农业部门结合。

  第三,总结“十一五”期间生物质发电的成功经验和未能完成液体生物燃料的政策教训。建议“十二五”期间改变“发改工业[2006]2842号文件”的做法,政策放开,鼓励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参与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发展。

  最后,鉴于生物质能源亦工亦农的特点,建议借鉴国外做法,成立由国家能源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环保部组成的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