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评论:如何走出能源价格的宏观困境

2010年12月20日 09:41 来源:科学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数据,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涨幅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高。

  而从表面看来,物价上涨幅度可能不止这么多,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是通货膨胀调控的最困难时期。

  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政府对能源价格的态度跟以往一样,那就是不涨。据说,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已开启3周多了,大家都认为发改委最近提高成品油价的可能性并不大。另外,煤炭产运需衔接现场会可能重启,发改委将要求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维持在2010年水平。成品油价格没有按时调整和对煤价进行干预,是不是对能源价格的新一轮更严格管制的开始?

  走入能源价格的宏观困境

  政府能源定价使得能源价格很容易成为政府宏观政策的一环,这是能源价格管制的开始,具体做法不是不让能源价格上涨,而是调价常常会不到位和滞后。而能源行业的国企垄断,支撑着能源价格成为政府宏观政策的可能。很简单,通过亏损来保证能源供应只有国有企业可以做。如果目前能源企业哪怕有30%是民营,能源短缺都会迫使政府及时调价。

  能源价格管制的关键问题是放大能源需求。在一个物价整体上涨的环境里,能源价格管制造成能源相对便宜,必然促使消费者增加能源消费,放大能源需求。一般来说,能源商品与其他商品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投入的选择取决于相对价格,对生产过程的耗能选择取决于相对价格。因此,能源价格管制和节能政策是相悖的。

  放大能源需求反过来可以推动能源价格上涨。由于能源有效替代的不确定性,需求的快速增长会提高稀缺预期,再推动价格上涨。所以,不需要真正出现能源短缺,稀缺预期本身足够推动能源价格快速上涨。事实上,当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时候,国际市场上没有听说谁买不到石油,而石油价格可以一路上涨。

  能源价格是不可控的。以石油为例,目前石油供需情况是:需求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来自中、印等发展中国家;供给方则看着石油需求增长潜力、石油储备和石油替代,一方面是不着急卖,认为未来还能涨;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已经赚到了足够的钱而不急着卖。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替代,当总需求量大到足以导致稀缺预期时,表现出来的就是供需偏紧,一旦有风吹草动,地缘政治、美元贬值等任何因素,都会引爆油价。而石油价格上涨带动其他大宗商品(包括煤炭)价格上涨的威力,我们已经领教过了。

  政府试图管制不可控的能源价格,使其走入能源价格的宏观困境。本来,成本上涨,油价电价上调是必须的。然而,尽管从供应成本来看,我国的能源价格应该比现行市场价格高,能源国企为国家承担社会责任而进行社会补贴,但是,公众付了低价却还会抱怨。问题出在价格机制上,目前这种政企不分的价格机制,使得即使在能源成本与价格倒挂的情况下,由于不太清楚价格如何形成,公众还是不满意。能源管制问题还在于,即使有时候煤价油价下行,消费端价格又由于前期的人为压低而不能下调。这样,能源价格的一路上涨使得公众对每一次价格上调都不会理解,都觉得吃亏。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服务。没有人会说改革是为了涨价,但是,目前的低能源价格和能源供需现状,却比较明确地表明能源价格改革必然导致价格上行。即使,改革和提价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保障今后能有较低的能源价格。但我们看到的每次提价都演变为“博弈”和公众的质疑和对国企的不信任,既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影响了社会和谐。

  走出能源价格的宏观困境

  走出能源价格的宏观困境首先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中国的能源问题是人口基数大,人均能源消费量低,经济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增长快,而且增长的潜力很大。2002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接近一倍。尽管中国目前的能源自给率还可以保持在90%以上,但考虑到需求总量和需求增长潜力,需要进口的量仍将很大。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崛起需要能源支持,更需要比较稳定和低廉的能源支持,这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同样出现过。但是,能源价格上涨和环境成本增加迫使中国必须正确面对能源价格,努力平衡能源成本和经济发展。

  走出能源价格的宏观困境需要改革能源价格,形成透明合理的价格机制。同时加大对能源企业效率监管和征收资源税,以此用来补贴应该受到补贴的消费者,以及对减低通货膨胀压力进行必要补贴。通俗的说,就是该涨的涨,该补的补,定价的每个环节都透明清楚地让消费者知道。这样,公众就可以清楚能源国企的利润来源,从而就能够接受价格上涨。这样的能源价格机制可以使价格与成本接轨,能上能下。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建立特别政府基金来稳定价格,避免价格大幅波动。

  能源价格与成本接轨只是一个原则。成本接轨不是说所有的消费者都必须支付国际市场价格。承受能力是相对于收入而言,此外还有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因此,政府对某个消费群体和某个需要鼓励的行业进行补贴是必须的。能源价格是否在百姓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是否影响保证基本用能,都是政府在价格改革中应当考虑的问题。进一步说,能源的特殊性在于,它既影响稳定又影响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依靠社会稳定而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反过来又用经济快速发展来保证稳定。政治社会稳定所提供的具有相对“确定性”的商业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对于政府来说,社会稳定和发展压倒一切。

  当稳定受到威胁时(如通货膨胀),以提高竞争和效率为目标的价格改革往往很慎重,甚至实行价格管制。因此,在效率和社会稳定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点。为弥补价格管制“反市场”的弊端,可以用政府补贴来达到平衡。如果补贴不可避免,补贴的设计应当是透明合理,并有利于向市场化过渡。

  透明合理的价格有助于消费者的参与。目前的能源价格听证只是一个程序,结果没法使人信服。在需求快速增长、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能源价格必然走高。然而,因为能源企业既是相对垄断,公众常常会认为能源国企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要到非涨价而无法运营的地步才能提价;即便是到了这一步,也会质疑能源国企的效率。很少人会考虑,能源国企的应有责任是什么,能源国企讲政治的效率代价,以及低效率的能源国企最终是由公众埋单的。因此,只有在一个充分反映成本、透明合理的价格机制下,涨价的理由才有可能被公众理解。

  透明合理的价格机制还可以将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分离。除了提高能源企业运行效率,还可以鼓励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为这个行业设立一个经营底线和必要的财务纪律性。这可以改变目前能源行业的一个根本问题,即国有企业一家独大,越做越大,国企的高度集中是能源行业许多问题的根源。目前很难判断国有企业的经营底线在哪里,一个没有经营底线的行业是没有效率的。民营企业和外资的参与,除了作为资金来源,还是竞争和提高行业效率的必要手段。林伯强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