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成品油价今日上调 汽油每吨涨310元

2010年12月22日 08:13 来源:21世纪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月21日晚间宣布,从2010年12月22日零时起,汽油和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10元、3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23元和0.26元。这是国家发改委在10月25日调价之后的又一次调价,在11月份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次调价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今天下午,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经透露消息称,发改委将上调汽柴油零售价。消息人士称,零售价调整后,全国90#汽油和0#柴油零售均价将为8530元/吨和7780元/吨,涨幅分别在3.77%和4.01%。上调后,93号汽油每升7.11元,97号为每升7.57元。这是今年国内第四次调整成品油零售价,也将最后一次调价。国内最近一次调价是在10月26日,当时汽油零售价上调230元/吨,柴油零售价上调220元/吨。

  提价幅度有所控制

  发改委当日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成品油价格的通知》。通知要求,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结合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决定提高成品油价格。

  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供军队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储备用汽、柴油(标准品,下同)供应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10元和3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7730元和6980元。其他成品油价格相应调整。非标准品价格由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品质比率确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成品油价格仍然是根据现行价格机制进行调整的。10月26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震荡上扬。特别是进入12月以后,受主要经济体经济回升以及寒冷天气带动取暖油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大幅走高。12月20日,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WTI)和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涨至每桶88.81美元和92.74美元,达到2008年10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截止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已超过4%,按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应适当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该负责人强调,综合考虑当前物价形势以及成品油市场供应状况,国家适当推迟了提价时间、控制了提价幅度。

  物价上涨预期加大

  专家认为,此次发改委调价完全符合定价机制和市场规律,但是,在11月份CPI刚刚创下28个月以来新高之后,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会加大市场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指出,上调油价虽然对CPI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是会造成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增强。他认为,整体看来,目前正处于价格上涨周期中,油价上调后,其它工业品,原材料成本价格也都会上涨,会进一步加剧由于成本推动而导致的通胀压力。

  今年以来,发改委已经先后三次调整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其中4月16日汽柴油分别上调320元/吨,6月1日分别下调230元/吨和220元/吨,10月26日又分别上调230元/吨和220元/吨。

  在当前国内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国家坚持按成品油价格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对此,上述负责人解释称,此举的目的是坚持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调动企业生产和进口积极性,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同时抑制不合理消费,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调整。

  上述人士称,2009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3%,2010年国内石油消费继续快速增长,1-10月份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累计达到1.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0.6%;进口原油1.98亿吨,同比增长20%。预计今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接近55%,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是现实、必然的选择。该人士表示,及时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理顺成品油价格,短期内会对下游用油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但长远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至于此次上调油价是否会影响物价总水平,上述人士表示,成品油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价格调整主要是会对社会预期产生一定影响,对价格总水平直接影响十分有限。据匡算,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直接影响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环比上升约0.07个百分点。为减缓调价影响,发改委已经做了相应部署,严格控制调价的连锁反应,并做好相关群体和行业的补贴工作。

  据悉,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两公司做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的衔接,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综合协调和应急调度,保障成品油特别是柴油市场供应。并要求所有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不得超价销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