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有望打破"洁白雪花"伴随"滚滚浓烟"局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低碳经济有望打破"洁白雪花"伴随"滚滚浓烟"局面
2009年12月29日 10:25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冬天是哈尔滨最美的季节,在中国其他城市处于旅游淡季的时候,哈尔滨却“风景这边独好”。据测算,今年哈尔滨冰雪经济收入可达80亿元左右,但老工业区高耸的烟囱和陈旧的机器设备使这个城市经济转型遭遇挑战。同样,这也是中国很多城市面临的问题。低碳经济有望打破“洁白雪花”伴随“滚滚浓烟”的局面,而12月26日于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或许能为此破题。

  本次论坛主办方《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季晓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就是要弄清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问题,“现在很多人知道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去发展,从哪着手比较合适。”季晓磊表示,据此次参会的很多地方市长和企业反映,当地都想加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行列中来,但由于对具体概念和技术不了解,中国各个地方低碳经济发展参差不齐。

  “不要钻圈套”

  在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提出的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水平基础上减少40%-45%,但目前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我国尚处于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化周期和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城市化中期阶段,这种经济结构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有根本的转变。”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说。

  刘燕华表示,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基本解决了工业化对传统环境影响之后倡导的新发展模式,而中国现在既要完成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又要保持经济高速发展,任务很艰巨。

  季晓磊也认为,这一目标对于中国经济每年要实现9%的增长来说是一个挑战。他指出,中国经济短时间转型的压力仍然较大。

  按照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的说法,“2005年,我们的环境成本大概要占到GDP的13.5%,而我们当年GDP的增长才10.4%。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年因经济发展而对环境所欠的债达3.1%。如果我们不注意可持续发展的话,就会把环境的欠账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虽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掠夺已经显而易见,但还是有人呼吁,在这一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中国还是要发展,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这一问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中心主任潘家华表示,发达国家对低碳概念的界定是一种“完美”的界定,其用意重在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绝不能“钻圈套”。

  需周密规划

  目前来看,发展新能源是解决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制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至少目前这种方式已经被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他表示,中国目前新能源发展态势是可喜的,但挑战很大。国家目前对整个新能源的发展还缺乏一个周密、细致的规划。“由于新能源发展争论也比较多,据我所知,有关部门现在正在制订相关规划,但目前还没有公布。”

  此外,技术和资金问题是目前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成思危介绍,目前我国主要还是引进为主,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一些关键部件,比如轴和轴承,大的轴承我们还不能制造;电动汽车的电池问题目前也还没有突破;我们的核电技术也是引进美国的。”

  不过,据刘燕华介绍,在绿色技术研发领域,我国在有的方面甚至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他表示,并非所有的技术越先进越好,中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低成本技术。

  对于发展新能源,季晓磊认为,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的配套至关重要。

  成思危对此也持相同意见,他指出,“目前我国风能发电的成本要比火力发电高一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4倍。政府的补贴是必须的,想通过技术进步降到正常的成本,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低碳路崎岖

  在当天的会议上,很多刚刚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归来的官员和专家也参与其中。他们表示,发展低碳经济本来是中国的一贯主张,但此次气候大会使中国限于被动,以后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名单上可能会没有中国。

  身为气候大会中国谈判代表之一的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吕学都当天表示,此次气候大会是“成败参半”。“50%到70%的内容解决了,但是没有取得完整的进展。原来大家都期待的哥本哈根协议,事实是没有被大会批准,只是被大会‘注意到了’”。

  “现在的协议里面是有钱数规定的,到2020年的时候,发达国家每年要用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但吕学都表示,这一数字内藏玄机,“发达国家在2001年承诺,每年将对发展中国家资助1亿美元帮助发展。但快10年过去了,据我计算,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资助总共才2.5亿美元。”

  不过可喜的是,在此次气候大会上,发展中国家成功地捍卫了《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两个文件至少为我国以后的低碳经济发展找到了更加合适的理由,但没有技术和资金援助,我们的低碳经济之路可能会更加崎岖。( 记者 马继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