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高空风能发电研发中心或迁离广东(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中国首个高空风能发电研发中心或迁离广东(2)
2010年01月18日 10:15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汪洋的一句话让张建军当场决定留下。张建军说:“汪书记告诉我们,为了吸引人才和创新团队,广东要拿出8000万到1个亿元支持,他如此有远见,我感到我们很有希望。”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的态度也让张建军深受鼓舞。“广州还专门下文,要求‘放眼长远,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的大力支持,合力推动高空风能项目研发总部落户广州’。我们非常激动,因为别的地方不一定会为一个项目专门发文支持。”

  因此,张建军并没有按原计划再前往天津、上海等地寻求合作。2009年11月底,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广州萝岗开发区。

  尴尬:技术专利遭遇评审困惑

  项目运作起来,但没有进一步的资金投入,只能是举步维艰。

  张建军说,落户三个月,他们并未得到广东的实质支持。目前支撑研发中心运营的5000万元还是由上海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入的。

  2009年11月底,张建军团队申请参加了广东科技创新团队的评审,若通过,他们将在8000万到1亿元的资金支持中分一部分。

  “钱也许不多,但我们希望得到承认。”遗憾的是,张建军并未在1月13日面试通知发布时听到好消息。

  本月初,张建军又申请了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通过后可获得1500万元的支持。但结果再次让他失望:“评审团否定了我们的项目。”

  两次受挫让张建军产生了“落差感”。不过,他也承认,这种“不能马上产生GDP”、在国外都无可借鉴的项目,说服评审团队很不容易。

  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已经将高空风能发电系统产业化,这个项目新,专家难找。”所以评审时,他面对的多是研究领域与高空风电技术“沾边”的专家,如常规风力发电、电力专家等。考虑到申请专利的问题,他并没在评审中将技术描述得十分具体,也没有展示从美国带回来的样机和详实的参数。而要在短时间内和这些“非专业领域”的专家们讲清楚,并非易事。

  对于张建军的疑问,评审专家与有关部门另有说法,从道理上讲也可以理解。

  “领军人才”评审团队的评委、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杨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评审团论证认为,张建军的技术理论正确,但由于团队未提供样机或明确的设备参数和运行参数,专家组认定这一技术还没成型,离产业化相当遥远。

  “我们在评审中提了不少问题,比如风筝在没风的时候掉下来怎么办,风筝功率与风筝大小的对比,风筝的重量如何,绳索的拉力多大,对地面的影响如何,项目组均没有很好回答。”杨苹说,评审的目的在于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广东也欢迎领先全球的项目,但越是高端,越是需要详实说明,张建军团队并未做到。

  “政府的支持是有限的。支持什么样的企业,要根据地方发展规划和市场选择而定。”省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则称,广东不是不欢迎基础性研究中心落户,只是再“高精尖”的项目都需要通过专家评审。“评审制度是相对公平的,专家水平很高,会结合广东产业化的规划对项目进行论证,我们尊重专家的意见。”

  该负责人重申,广东对“高空风能发电”这类尚处研发阶段的高端项目始终是欢迎的,但由于它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而政府该不该提供资金支持,也只有专家说了才算。不过,只要企业愿意,广东仍会想办法帮其引入风险投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