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锤:再用十年实现煤矿安全形势根本好转(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赵铁锤:再用十年实现煤矿安全形势根本好转(2)
2010年02月03日 09:30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赵铁锤:新形势下,我国的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其主客观原因和深层次矛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个别地区和企业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地区和企业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不深刻、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一些地方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态度不坚决、安全工作措施不得力。其次,小煤矿数量多、科技装备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仍严重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2009年小煤矿产量仅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5%,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近70%。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煤矿从业人员尤其是小煤矿的从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总体上还比较低,还不能完全适应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要求。再次,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加大,煤矿安全基础薄弱与有效抵御灾害风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与煤矿灾害不断加剧、安全基础薄弱、防范治理水平较低的现状之间有很大反差和矛盾。

  在上述问题和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煤矿安全工作又面临着一些新挑战:首先,随着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日趋活跃,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逐步增大,今年煤炭需求量可能高达31亿吨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非法违法生产和有可能引发的新一轮“三超”问题,将给煤矿安全带来很大压力。其次,人民群众对煤矿安全关注度不断提高,改善安全生产现状的呼声日益强烈。但是,我国现阶段还处于事故“易发期”,尤其在煤矿事故总量连续多年以20%左右的幅度下降之后,继续大幅度下降的难度越来越大,也给煤矿安全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此外,据统计,全国纳入整合技改的5428处煤矿中,正在施工和即将进入施工阶段的多达4400余处、占了80%以上,这些煤矿在整合技改过程中将会存在更多的事故隐患。所以,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任务将十分艰巨繁重。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形势下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有利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煤矿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批示,对瓦斯治理、班组建设、事故查处等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要求尽快转变主要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基础上,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这些将为解决煤矿安全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煤矿企业技术进步、装备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煤矿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积极支持。

  中国能源报:面对这些问题、挑战和机遇,要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目标,国家煤矿安监局未来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是什么?

  赵铁锤: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煤炭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而我国又是世界上煤矿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突出特征,表现为总体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成绩,增强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认清新形势下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应着力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着力深化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煤矿安全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二是要着力推动煤矿安全重点工作深入发展,坚持把煤矿瓦斯治理作为煤矿安全治本之策,深化整顿关闭,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促进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三是要着力推进监察监管方式创新,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并加强监察监管,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执法水平。四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作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增强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积极营造良好的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环境,为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作出更大贡献。(记者程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