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垃圾分类的前世今生 10年前尴尬这次能走多(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杭州垃圾分类的前世今生 10年前尴尬这次能走多(3)
2010年03月02日 13:36 来源:浙江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分类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引导监管一样都不能少

  2月26日,绿园、东芝公寓、新城国际花园和建南小区四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率先领到了分类垃圾桶,不少居民反映,其实垃圾分类很简单,但也有老人反映,红黄蓝绿垃圾桶,在投放垃圾的时候还真是挑花了眼。

  张束空表示,不能让垃圾分类成为技术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洗衣服、煮饭远比垃圾分类难,但大家都乐此不彼,因为是利己,而垃圾分类是利公。”张束空说,其实,利公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我们自己,因为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旦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今后,其他城市对杭州竖起大拇指,不仅仅是因为财政实力而是我们的文明程度,这不是一个城市容易能学会的。”说这话时,张束空的表情充满着自豪。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另一种声音,不少市民心中都有这样一个问号:按照现在的垃圾混合的收集模式,我们做到了分类投放,但到了垃圾车上又变成混合垃圾了,我们岂不是白忙活了?

  听到市民有这样的顾虑,张束空笑了笑说,“市民的顾虑我们早就想到了,大家请放心,与以往不同,今后杭州分类垃圾不仅分类运输而且还会分类处理。”

  厨房垃圾将采用生态填满模式,日产日清,并且采用清洁直运,将厨房垃圾生态填埋。“厨房垃圾所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发电,而且厨房垃圾腐烂后,又能成为土壤的肥料,环保、无污染。”张束空解释说。

  不仅如此,将含水率高的厨房垃圾分离出来,能有效提高其它垃圾的焚烧热值。“像衣服、一次性筷子等,都是属于其它垃圾,主要是运到焚烧发电厂用于发电,目前杭州有4个焚烧发电厂。”张束空说。

  而对于可回收垃圾,主要鼓励市民出售,充分利用现有废品回收系统,将可回收资源进行再利用。另外,由于一个家庭产生的有害垃圾比较少,所以定期收集,然后进行二次分选,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只能安全填埋。

  “将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进行分流,使最终进入卫生填埋场的数量大大减少,延长了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张束空说,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了生活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生活垃圾的无害处理,减少了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对水、土壤、大气的二次污染。

  为了彻底打消市民的顾虑,目前,市城管办已经着手对垃类垃圾收集车统一色调,并在车身贴上垃圾的分类,方便市民随时监督,确保垃圾从源头到处理,都是分类的。张束空说,“等到垃圾分类正式启动,市民就可以看到分类垃圾收集车了。”

  “希望这次垃圾分类试点能成功,不再出现上一次的尴尬局面。”浙江省社科院教授杨建华一直非常关注杭州这次垃圾分类。

  杨建华说,从最早市民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到现在市民都能自觉将垃圾扔进垃圾桶,这都反映出市民的素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市民将垃圾分类,看上去是很简单的事,但对我们的环境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杨建华说,杭州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试点社区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社区干部要对居民广而告之,特别是对老人,社区干部或者志愿者能上门指导,要让小区人人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三是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要养成市民垃圾分类投放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在过程中相关部门监管缺失,那新一轮垃圾分类就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只有环环相扣,才能把这好事做实。”杨建华举例说,杭州曾出台相关办法,对随地吐痰者采取罚款50元的处罚,但实施起来往往落不到实处。“引导、监管至关重要。”杨建华说。 (包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